1983·秋,长江之歌(44):姹紫嫣红 花港观鱼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3日(3):浙江杭州·西湖花港观鱼

        下一个景点是“花港观鱼”,即曰观鱼,肯定有不少漂亮的鱼了。前述在苏州西园,池中五色鲤鱼堪与西湖玉泉红鲤媲美,那我们可先与“花港”的鱼比试一下吧。我们乘上小艇,离开了小瀛洲,往南面驰去,轻盈而有要起飞的感觉,倏忽到了“花港”码头。

西湖“花港观鱼”景区(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花港观鱼”是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也是“西湖十景”之一。“花港”景点三面临水,一而靠山,东有外西湖,南有小南湖,西临南高峰,北倚西里湖,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若是在春天,这里肯定会是万紫千红(不然何以称“花港”);秋天没有那么多奇花异草,却有金桂浓郁香味扑鼻。

西湖“花港观鱼”景区(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花港观鱼”码头左侧,有一处小庭园蒋庄,里面有一幢修缮工巧的轩堂,可在陈设古雅的厅堂落座品茗。轩堂侧后不远,有一片金桂林,曲技触地,婆娑起舞。我们漫步金桂林中,欣赏着枝头地上星星点点的金黄,沐浴着浓浓的香雾,心境变得纯净、高洁。

        金桂林处靠壁处,威威然矗立起一座黝黑的山石,它不同凡响,天然垒就,不饰雕琢。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被山石围住两侧的泉池,无形无状,乖巧媚人,宛若一块绿玛瑙被搂抱怀中;更奇的是“绿玛瑙”中,还镌刻着浮动的红条斑纹呢!这便是我们第一次“花港观鱼”了。

        小庭园尽头,有一长桥可通苏堤码头。我们刚站立桥头,立刻被那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但见垂柳浓荫,其状如飞瀑急泻小南湖,“流瀑”掩映着飞檐小榭,小榭悬一半身姿于湖畔,风姿绰约。湖面,孩子们快乐地划着小船。这里游人渐少,不知是因为地处码头始端,还是游人大都有往热闹处钻的癖好,这样的美妙景致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事实上,若不是我有穷尽美景的劲头,跑去把表姐与爱人叫来,她们怕也无福受用这“美味佳肴”了。我们多享了这静如画幅的美景,其实她也正如画一样,蕴藏着多少诱人的韵味啊。

在通往苏堤码头的桥上看小南湖(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出小庭院向西,走不多远,一片欢声笑语传过来。我立刻叫上表姐和爱人,快步赶上前去。这里的景色清爽宜人,没有楼台亭榭,没有奇山怪石,开阔的湖(实际上是西里湖与南湖之间“花港”的“湖中湖”)中央有一个小岛(即是“花港”的“岛中岛”),横两座折桥,桥墩旁的水池中立一块长条山石,上刻“花港观鱼”四个大字,水池即是“红鲤池”。但见桥上人头攒动,伞花飘移,人人俯身池塘,频频挥手往水里投放食物。我们挤上小桥,嚯,池塘里红鲤翻滚,竞相争食,个个肥硕,竟看不见一丝儿绿水哩。好个“花港观鱼”呀!    

嚯,池塘里红鲤翻滚,竞相争食,个个肥硕,竟看不见一丝儿绿水哩(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花港”的树真多啊,有的在草坪上,有的在小山坡上。小路在绿树丛中纵横交错,我们便像走在迷魂阵中,这里是牡丹园,那里是芍药圃,忽而与水弯小桥萍水相逢,忽而又与僻塘孤亭邂逅相遇,总之是哪里都是奇花异草,惊喜多多啊。

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牡丹亭(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出“花港观鱼”后门,是九矅山路,再返回往东,“花港”与“小南湖”风光,尽收眼底。隔着山势葱茏的南屏山东麓之小南湖碧波蒸腾的水雾,“花港”绿荫浮岸,楼亭缀连,仿佛一条绿丝带穿着绛色瑰宝。整个“花港”素妆淡抹,俏皮传神,颇如莞尔侍女,她正扶起刚刚沐浴完毕的大家闺秀小瀛洲呢!

        东望,雷峰塔隔着苏堤,挺立在夕照山雷峰之巅(“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不禁让人对白蛇传与雷峰塔,浮想联篇……


【相关链接】

                                                   《杭州西湖·淡定从容》

                                                                (引自2010年9月新浪·完璧的博客)

        晚景中的西子湖畔,如此地温馨、动人而美丽,我感动得要哭了。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2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3·秋,长江之歌(44):姹紫嫣红 花港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