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局部的、散发的焦虑- 生活、行为习惯问题

其实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做一些需要身体感官参与的事,六感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以及大脑思维,每天投入进去花一个整块时间,就不容易会有焦虑感。

这里的类似事件像:工作、运动、写作、唱歌、打球、跳舞、听音乐等等。

只有把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人就不会焦虑丛生

焦虑丛生本质是脑子没有锁定方向,

“该做哪件事?”

“哪件事是对的?”

“要做的太多了!”

对想要达到的结果,期望太大,太着急,陷入到这种思维和欲望之中,人就会焦虑。这个时候要点就是要跳出自己当下的思维,当下的欲望,而去投入到一件具体的事情中。

但一旦投入到一件具体事务中,就不容易有焦虑了。


二、持续性、整体性的焦虑- 长期目标、人生平衡问题

虽然每天都有做一些事情,比如今天运动了,运动的时候是不会焦虑,会非常沉浸与专注,这是肯定的。

但是当运动完了之后,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又该做什么是有益的,正确的呢?

这个时候人的一天可能又会陷入焦虑和无措中,内心里会反复摇摆。

也许今天不焦虑了,做了一些能做的事。但明天就又开始了,心里有些着急。

或者说这一个星期因为有努力,有专注于解决问题,没有那么强烈的焦虑。但是过一个星期之后,或半个月之后,状态变化了,又开始焦虑,要不要坚持,到底要做哪件事,等等。

这种持续的,成整体性的焦虑,根本原因在于目的不连贯,长线目标没有统一持续。思想在摇摆,左右不定。

一段时间是这样定的目标,过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又那样去定的目标。

结果就是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怎么样做,是好的有益的方向。这个时候就会怀疑自我,产生广泛性焦虑。

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长期的目标没有坚守,没有固定下来,导致只能一阵阵的专注投入,不能长期地稳定地专注,不能专注起来,就会焦虑起来。

这个根本在于信念问题。因为相信,所以坚持,因为不相信,所以放弃。

也在于内核,自我的内核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这些干扰包括人,事,环境的干扰。

内核稳定了,就不会自我怀疑与焦虑损耗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的两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