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及执教者:滦平895卢长宝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柱,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学生观察、交流、动手操作和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一个圆柱图,小鼓、卫生纸、小木头段、圆台形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出示洋葱微课,埃及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运输过去的?
提出问题:为什么滚木能运输?
设计意图:由具体实物到想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感到数学在身边。 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圆柱体。
二、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
认识圆柱
师:滚木是圆柱形的,探究圆柱的3条特征,说清滚木运输的原因。继续出示洋葱视频,探究圆柱的特征。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并用手摸表面。
设计意图:用眼看,用手摸,交流等活动种,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在图上标出高。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
三、圆柱的侧面积
1、师:通过刚才的判断,相信同学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罐头盒,它的侧面贴着包装纸,想象一下,如果把包装纸沿着圆柱的一个高剪开,再展开。这张包装纸的形状会是什么形状?
生1、我猜可能是长方形。
生2:我猜可能是正方形。
……
设计意图:给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猜测的机会,发展空间观念,激发探索圆柱侧面积的兴趣。
2、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吧!现在我们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
把展开的商标纸拿在手上。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探索侧面积提供线索。
师:你们看展开的商标纸是什么形状?
生:展开的商标纸是长方形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讨论中经历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周长、高的关系的过程。
3、师: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罐头盒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
师:真聪明。请同学们再观察,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长方形纸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罐头盒的高。
师:有不同意见吗?
征求意见,形成共识。
师:对,长方形的宽就是罐头盒的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
边说边在长方形上标出“高”和“底面周长”。
设计意图:在讨论的过程中经历总结圆柱侧面积计算共识的过程,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4、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又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罐头盒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那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罐头盒的侧面积呢?
生:用圆柱底面的周长乘以高。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设计意图:自主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用公式计算。
四、巩固新知
1、书上28页试一试
师:现在,咱们就一起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并计算一下它的侧面面积。
找两名学生合作,测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教师把测量出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现在自己试着算一算罐头盒的侧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了。
2、(课后练一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练一练的第1题:为一个生日蛋糕选择一个合适的蛋糕盒。先自己读题,并判断哪个盒子比较合适。学生读题并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认为哪个盒子适合。
学生可能会说:先观察盒子的高,高度必须超过蛋糕的高。然后观察盒子底的直径,直径必须超过蛋糕的直径。
师总结。
第二问:算算一个蛋糕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
学生算完后,请学习稍差的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14×28×13=1142.96(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关于圆柱侧面积计算的巩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获得的收获。
设计意图:共同经历知识的收获;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新课已经教学完毕,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我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对自己今天表现满意吗?最后师生一起为本节课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