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这是一个罪犯的忏悔录?或者是一部俄国式的新长篇小说?还是一个新文学时代的到来?(上)

罪与罚剧照


1,  《罪与罚》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考察,本书可能是一部俄国式的新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是一部俄国式的新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多年惨淡经营的艺术结晶。

      早在1859年10月9日,作者写给其兄长米哈伊尔的一封信中,宣称要创造一部有关一个罪犯的忏悔录"将会确立我的地位"。1860年底,触发了灵感——从法国刑事案件汇编里。大约三十年前,青年皮埃尔.费朗索瓦.拉塞贝尔准备专研法学。可此时的他已穷困潦倒,所以杀死了一个颇有余财的老太婆。被捕后于狱中写下几首诗歌与一卷回忆录,以为自己辩解:他不是普通的罪犯,不是天生堕落的恶人,而是勇于与恶势力做斗争的人民斗士。他感冒天下之不韪,誓向邪恶复仇的时代牺牲品。此案在19世纪30年代轰动一时。

    2,  1861年,作者在自己主办的《当代》杂志上发表这一案件的审判记录汇编,如下是他亲笔写下的按语。

      本诉讼案涉及到一个神秘罕见,令人敬畏而有趣的个性,卑劣的天性和对贫困的畏惧。而此人竟宣称自己是时代的牺牲品……它比各种各样的小说还要吸引人——它照亮出人性之原罪。艺术不太喜欢触及黑暗面,而假若触及,仅以插曲的形式顺带一提。

        于是他敲定题材,结合自身对沙皇治下俄国的观察及对人性的思考,进行艺术加工与虚构,使大环境定格于沙俄首都圣彼得堡,经过长时间的构思与创作,到1866正式完篇。

而这部作品的出世意味着心理小说的蓬勃发展。

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于16世纪。纵观几百年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情节小说,人物小说,心理小说三种类型。不过心理小说还是以俄国文学为主,西欧的大多小说至今还是人物情节小说。

3,情节小说

情节小说在三种小说形式中最先出现。彼时正值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科学艺术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春:前朝遗老遗少深受古典传说和中古骑士传奇的影响。这时流行骑士小说,如同现在流行玄幻类型的网文,其中大部分是历经磨难终得大圆满的套路文:主角讨伐异教徒后迎娶公主,受领主册封——等价于迎娶白富美,升职加薪。因此大多早已失传,唯有剑走偏锋的《堂吉诃德》存世——那书主角正是看多了骑士小说,一把年纪的老头还重拾荣耀,此书意义也是讽刺骑士梦的流行。

这种文学形式重心为离奇的情节与变化多端的事件。情节占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足以压倒一切,主宰人物的性格。叙述手法可谓是异乎寻常,介于实与虚之间。

人物形象简单乏味,完美无缺,一出场即以定型。

例如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4,人物小说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战场主角逐渐转变为火器。长枪,胸甲,骑士大多退出了战争,重甲骑士的落幕宣告旧日荣光的远去。主要由平民组成的战列步兵成为军队主力,同时人物小说应允而生。

文学家们将目光投向平凡,情节小说中不屑一顾的小人物还可能是人物小说中的主角。在这里,主角的活动与性格占据主导地位,情节转而为使人物真实化的背景与场所。

人物独立自主,有血有肉,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这是说人物情节不是两个对立面,而是融合统一的整体。当然,富有惊险色彩的小说市场照样不小:18世纪的哥特小说,19世纪的大文豪巴尔扎克,雨果,狄更斯大仲马仍有这种痕迹。

代表作有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狄更斯的《斯库路奇》,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三剑客》,《红屋骑士》等,不一而足。西欧小说至今大体还是这个形式。

5,心理小说

说起来,心理小说几乎与人物小说同步发展,而非相隔甚远。最早的心理小说当推法国女小说家拉法耶特夫人的作品《克莱芙王妃》。本书发表于1678年——此时人物小说还没有兴起。大致在18世纪后期,欧洲风靡启蒙运动,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百花齐放(包括对心理小说影响至大的感伤主义小说)。直至19世纪后期发展到巅峰(以《罪与罚》为代表的一大批心理小说问世),并与前两种小说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

心理小说包含了人物小说逼真的情节环境,在此基础上简化了详尽乃至冗长的细节刻画。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人物内心情感和灵魂深处的思辨上——东正教道德哲学主要讨论人物与社会的伦理道德上的种种冲突。

6,心理小说从外化到内化的转折,直通20世纪之后的当代小说。《罪与罚》作为其代表,不论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形式,皆可说是"一部俄式新长篇小说"。

小众化的西欧心理小说以感伤主义小说为代表——大多以自述或书信为载体揭露人物的心理:理查森的《帕梅拉》,《克拉丽丝》,卢梭的《新爱洛依丝》,《忏悔录》,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上述作品仅以简单的内心独白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起着由外部客观向主管内心过渡阶段的意义。类似东欧的心理小说大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西欧心理小说的扛鼎人物当属《红与黑》的作者,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他创新了人物的心理表达,发明了"灵魂辩证法"。

灵魂辩证法分两个方面:由作者操纵,以风景,建筑,摆设,肖像,服饰,动作等外部细节描写展现的心理分析,分析人物的所求,观念的变化,解剖矛盾复杂的内心。另一种则是浅显易懂的内心独白(较之前者易懂),它与个性特征,大环境密切结合,体现渴望下的心理运动过程——可仍旧十分传统,仅是较感伤主义小说要灵活深刻而已。司汤达重视细致的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和曲折离奇的情节:于连经历过三个从小到大,由低到高的人文环境——唯利是图外省小镇维利耶尔,阴森虚伪的省会贝尚松神学院,腐朽败坏的都城巴黎穆尔侯爵府;并惊心设计于连两次失败的恋爱,两次近乎预言的场面。颇具传奇色彩的结尾描写了玛特尔小姐对于连头颅的安葬……

真正的心理小说极度淡化西欧人物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描写,缩小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以便集中笔墨,深入细致地勾画出主角的心灵冲突。陀氏一直喜爱巴尔扎克,雨果等大文豪的作品,文风亦与他们相仿,但艺术形式却是大大突破超越了他们。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罪与罚—这是一个罪犯的忏悔录?或者是一部俄国式的新长篇小说?还是一个新文学时代的到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