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酒席的反思

昨天参加了姑姑家妹妹的婚礼,中午吃饭时,一起吃饭的人有10个人。大家聊得话题非常跳跃,攀关系认亲的、各地酒文化、地理知识、为人处世的、胡乱吹嘘的...,形形色色的话题无所不包。一边侃大山,一边劝酒。家里的习俗是喝的越多,说明招待的越好,关系更近,这种习俗不单单在我们山东盛行,在我工作的北京也是这样,公司的领导也喜欢能喝酒的员工,如果你既会工作,又会喝酒,那你的前途多数情况会比较不错。当然这种说法不是肯定的,只是一种大概率的事情。

今天我想说的不是酒文化,我在他们喝酒的时候分析了每个人所处的一些状态,试图通过大家共性的方面,来给以自己找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论。喝酒席间,有的人是镇上的老师,既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也很会喝酒,根据他说话的逻辑可以感觉到,在这种场合,稍带有一些劣势,这很可能是因为平时经历这种场合较少,阅历少加上实诚,往往不会和别人耍滑头,也就自然别人一劝酒自己也就跟着喝啦。有的人是天津过来的小老板,60多岁,基本上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日常靠租房,收房租来赚钱,并且身体上有残疾,腿走路有些问题。但坐下来喝酒时,他的话不是很多,对其他人也很真诚、客气,当他操着天津口味的方言说话时,感觉说话很有劲,也挺愿意听他讲话的,往往这类角色会围绕着几个话题来说,权利、金钱、吃喝玩乐。有的人是村里的,有书记、包工头、也有做小生意的,他们的话题会围绕着庄稼、关系、义气来谈论。当然也有像我一样在稍大的城市靠自己的能力挣钱的技术人,有学历也有谋生的技术,但是在这种场合往往会处于下风,因为年轻阅历少,加上出于对别人的尊敬,好多时候都是闭上嘴默默听别人高谈阔论就好了。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越发不愿意去这种场合,小的时候特别愿意去,因为有特别多的好吃的。现在吃多了,也麻木了。但是不得不出现在这种场合时,还是要有所准备的,比如话题的积累,学会察言观色等等。我一直都敬佩凭着自己双手辛勤劳动去养家糊口的人,大家共性的地方是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深深耕耘,不论是权利,还是关系、技能等等,待人真诚、有知识的积累应该是我可以借鉴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酒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