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的读书笔记——引言(2022年8月17日)

       我很幸运,能够遇见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也有幸看见关于中国教育报读书会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在昨天,在群友“行云如水”的帮助下,我加入了由朱爱朝老师领读的读书群。朱老师领读的是《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从8月17日开始,到9月6日结束。

       按照读书计划,今天要读的是书的引言部分,虽然对读书不多的我而言,书中诸多寓言显得晦涩难懂,但是也有一些语句令我耳目一新,对我的思想也是一次冲击。但是我相信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在书友门帮助下,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接下来就引言部分的一些经典语句做简要的记录,当然还有自己的一些简单心得。

一、回到生命个体:重申教学的教育性

原文:辍学发展历程:贫困——厌学——厌世(自杀、反社会行为、犯罪)

当然这个历程是我根据自己对书的理解总结的。关于辍学的问题,以前从没有认真分析过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也从未将辍学与厌世联系在一起。其实,逆向而推,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等,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成为一个道德的人,完整的人。

原文:空心病:核心就是生命意义感的缺乏。为什么活着,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原文:厌学,乃是个体的身体、生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意义感,个体没有真正转向所学之物,只是被动地承受学习这件事,即他们只是在“被学习”;厌世,则是个体在周遭生活世界之中感到迷失,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其身体、生命并没有被充分地唤起,身心没有真正地转向世界,生发出对世界的爱,他们只是机械地“被成长”,感受不到自我在世界中成长的快乐,孤独、冷漠、空虚、暴戾等由此滋生。当个体只是被动地展开自己的生命,感受不到充分的意义时,便会产生厌学与厌世的情绪。

感悟:找寻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大人都会感觉无趣、无聊,更何况孩子呢,他又会有怎样的动力去学习,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原文:从根本上意识到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乃是培育个体对生命的爱与生命的意义感,由此引导个体积极而健康地成人。基于此,教学就不单单是讲授知识的技术,而是唤醒生命的技艺。教师要着力唤起青少年对周遭世界的爱与热情,唤起他们置身于世界之中的积极意向,激发他们生命内在的价值感与意义感。

感悟:作为教师,不能只盯着那一点死知识,也不能仅仅凭借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关键的是唤醒孩子生命内在的价值感与意义感,激发他们成长的内驱力,来不断的成长、成才。

原文: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教师究竟如何关注个体的“学”?是指向个体当下的“学”还是着眼于个体终身发展的“学"?是单纯达成当下以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还是把个体整体地引入学习情境之中,唤起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生命情态的学习?

感悟:虽然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现在围绕核心素养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然而在落实上存在诸多困难,但是最大的困难是家庭、社会、学校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论是在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评价,以及家庭的期望来看,仍旧是更多的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却为认真思考过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成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摆脱不了分数的束缚。对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不多,更别学想尽办法去激发,去唤醒。

二、教学何以促进个体完整成人:回到赫尔巴特

原文:兴趣不仅仅是目的,还是手段,它是教育性教学容许的唯一动因。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使人不断地、轻松地开阔思维与接触世界,并让人真诚地与自己的同胞共命运。

感悟:现在有多少学生是因为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学习,应该少之又少,包括我也是一样,对感兴趣的事会不遗余力,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懒病”就会发作 ,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其实有时候想想,挺佩服学生的,一天从早坐到晚,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如果老师水平不怎么样,那种痛苦的程度将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原文:所谓教学的教育性问题,就是教育目标与过程、方法的统一问题,确切地说,是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统一朝向教育的中心,也即个体成人的问题。这里的教学毋宁说就是教育的过程与方法的统称,也即教育的实现过程。

感悟:不关注人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教育。

三、生命论的教学哲学:探寻教学的生命意义

原文:速地和吸引人地教给他需要的技巧的教书匠便是一个合适的教师。”现实中大量的教学不一定关注教育性,其只关注教学的效益而非教育本身,引导个体的兴趣与发展其理智思维以统整其情感和意志并没有成为教师真正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难以实现对个体心智与道德追求的激励。

感悟:关注教学的教育性,做真正的教育者的践行者。

原文:无疑,教育性教学在任何时代都是艰难的实践。我们今天同样面临着教学根深蒂固的功利化倾向。今天各种花样繁多的教学形式,不管是以教师为本,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只要唯效率是瞻,这样的教学就不可能达成个体成人的目标。当下林林总总的教学实践存在的根本问题,实际.上是教育目的与手段、过程之间断裂和教学之教育性的匮乏。

原文:本书并非一本教学指南,而是要唤起教师面对活泼的学生生命的爱与真诚,简言之,就是激活教育者热爱教育的心灵。

感悟:具备教育性的教学,教师是关键,正如李希贵校长提出的“学生第二”,那么我认为位居第一的应该就是老师了。习总书记之所以对全国的教师提出了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那是因为老师的影响力,只有老师足够的优秀,才能够引领带动学生向前、向上、向好。所以作为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师德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能在教书育人之路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的读书笔记——引言(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