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

第8天阅读《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

在我的认知里,一直以为行云流水的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而今天看到建议八,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感受。

每次听课,看到师生在课堂上对答如流,教学环节自然顺畅,课堂气氛热烈,课堂结构起承转合,特别是结尾升华情感。每次总会被这样的课堂惊艳,深以为这就是极其美妙的课堂,也是我向往的课堂,原来,这样的课堂也有可能有一些是表面、表层、和表演性教学。

书中提到的“伪课堂”我也经历过,而且曾经的我也是参与者。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要上一节公开课,当时公开课是全校老师都会来听课,对于学生来说那就是头等大事,老师提前告知我们,我们紧张且兴奋。上课前一天,成绩优异的我被叫去了老师办公室,老师拿着语文书,翻开到课后练习题问我说:你来说说这道题怎么回答。还未学到这一课的我自然说不上个所以然,老师直接把教参答案递给我,这是明天老师上课要提问的问题,你先把这个答案抄在书本上,明天老师提问的时候记得举手哦。当时茫然的我并不知道为何,但也听话地照做。第二天的公开课上,老师果然提问了我,由于早有准备,我自信响亮地回答,看着老师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当年那节课上得怎么样我倒记不清了,就是这一件事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原来这就是“伪课堂”啊。不过这并不是批判我当时语文老师,她也是刚走上三尺讲台的不自信,平时的教学中她非常认真负责,这也许是当时那个年代很多老师的公开课的“秘密”吧!

现在很多公开课前不会做这样的“伪装”,但老师会通过其他形式先让学生熟读文本,学习单、导学单、或者让学生反反复复地朗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真正上课时学生自然能很快进入课堂,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能答有所问,这样的行云流水课堂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行云流水的课堂很可能只是部分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更多学生被边缘化,或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不道德的课堂。

这点作者称之为不道德,我是不大认同的。不管是不是行云流水的课堂,每节课上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有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展现自己,踊跃回答,总有一些同学是沉默不语,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是半天不吱声或者选择沉默,当然不排除是教师自身的课堂问题,老师未能营造一个这么一个开放的课堂,但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一个原因。

平时课堂上,班上的优秀学生总会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老师一提问就可以马上反应过来,几乎每个问题都会举手回答,有时看到他们回答次数过多我也会适当地控制一下,但控制过多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哪怕没点到我也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在班上,总有一些同学是沉默的一类,哪怕他们不回答,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在认真听讲,我也会在课堂上表扬他们坐姿端正或者是马上在书本坐上笔记,有些时候沉默学生的存在感就是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去发现,去肯定。

一节课上,必定有几个学生或者一些学生赶不上趟,需要教师及优秀学生等一等,但这个等如何把握,我这里还是比较困惑,允许、宽容乃至鼓励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发出不够动听的声音,如果每一节都这样等的话,必然课是上不完的,一节课的效率也是比较低的。偶尔也碰上提问一些问题,学生特别感兴趣,特别积极发言,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都一一点名回答,但这样的情况就是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没上多少,而且很多学生回答的内容时相同或相似的,这样回答的意义不大,所以应该还是问题设置的原因,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所学,封闭式问题只需要学生能理解回答上即可。

我还刷新了自己一个认知:有思维深度的课必然不大顺

好课可以中用不中看。主要看学生是否在真学,思维是否有被激活。太顺的课我们值得警惕,不太顺的课也许才真是真正的好课,这给我了我不少安慰。当课堂面临冷场或者学生冥思苦想、纠结焦灼时教师可以不用着急,可以耐心等候,放缓教学进度,这不大顺恰巧是学生思维迸发的时候,当学生自己思考理解后他就能体会多学习的喜悦,当这时候,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和铺垫,切不可直接告知答案。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上有这么一个情景,当老师提问所有同学都在面面相觑时,老师直接说:既然同学们都思考不出来,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这一句话不仅扼杀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更会让学生有一种误导:我们可以不用思考,老师自会告诉我答案。这样直接告知的课堂又怎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顺与不顺的课堂,学习也可以不大顺畅地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