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怎么解决时间问题?我一直在追寻着这个答案。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兼顾班主任工作和自我专业发展》,也想着在实践中去总结方法。

今天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第二条建议就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于是先翻到这一页看看答案。

书中写到“怎么解决时间问题呢?”

“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第一眼看到这个答案,觉得,这不是很扯吗?本来想的是减少工作时间,怎么又要花费时间去读书呢?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再看看下边: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似乎觉得是这么个道理,想要工作轻松,解决时间的问题,就是要对教材,对教学,对课堂,对学生绝对的熟悉。如果学习了文本解读的方法,并能对文本解读有熟练的运用,对所教教材熟练到能背下来;有了科学、成熟的教学方法;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堂管理的把握,还怕上不好课吗?还怕教偏了吗?还怕学生不喜欢语文吗?还怕学生成绩不好吗?

想轻松地做到这一切,当然年纪大了,经验丰富了,自然可以做到。我想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做到这些,要怎么办?就只能是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的:要读学术著作,要读书,持之以恒的读书,让潺潺小溪每日不断地注入思想的大海。

而不是时不时地这条小溪就枯竭了,思想的大海里水越来越少。直到想用水的时候才努力疏通河流,让小溪的水流一点儿。

那就读书吧,每天都要学习前人的经验,经验积累多了,熟练了,得法了,自然就轻松了不是吗?

“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就是要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最后总结一句:如果觉得工作累,还是因为读书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