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慢,开车快,骑车刚刚好!

今天去小镇办事,车多得没地方停。

想起以前骑车,在大街小巷自由穿梭,我有点怀念。

小学和初中,我都在小镇。小镇离家远,爸妈经常用自行车带我上下班。

我坐在车后座,晃荡着双脚。一开始还紧紧拽着衣服,后来就各种玩:一会侧着坐,一会两脚分开坐,还有一次倒着坐,差点摔下来。

小小的我,对大自行车有着强烈的好奇,偷偷去“荡车”:

左脚站在自行车左边踏板上,右脚使劲往后蹬,车子就会往前进,此时荡踏板的频率和车身倾斜度,需要保持平衡。等慢下来,再蹬一次,如此反复。

一开始摇摇晃晃,磕磕绊绊,后来荡着也能走一段路。

这是走路无法体会的感觉,风凉丝丝的,轻轻扯动每一根毛发。速度带来的愉悦,让我乐此不疲。

爸爸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

一个特别的晚上,爸爸拎来一辆小车,他说是青岛产的,兴奋地让我看。

房间里,那红色的自行车特别醒目。它特别小,很适合我的身高。我一下子就能坐上去,不用担心摔倒。

那种恍惚的快乐,一直持续很久。很快,我就学会了骑车,就像一条噗噗跳的鱼,迫不及待要到水里去遨游。

第一次长路骑行,是因为爸妈上夜班,我像个小尾巴跟在后面。

月光亮亮的,洒在地上有点白。我一会低头看着转动的车轮,一会看着地面上闪过的景物,特别开心。

爸妈有时聊几句,有时回头叫我跟上,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中间的,稳稳当当。

经过了这次考验,爸妈居然让我一个人上路了,大概是那时没啥车,所以比较安全吧。

我在镇中心学校上学,学校离家远,要骑车半小时,而自行车是很稀罕的玩意儿,所以招来邻村小朋友的嫉妒。

他们躲在路边,等我经过时,就会朝我扔东西。每次我经过那段路,就会骑得飞快。

渐渐的,小自行车旧了,我也长高了,又换了新的自行车。

一蹬踏板,与阻力对抗,我专注向前;一握车把,掌控好方向,穿过狭隘的空间,我感受自由。

初中时,先是一只手脱把,插着口袋。后来放学后跟同学先去吃点啥,就会让同伴坐后座,能稳稳带着她到处晃荡。

后座上,似乎一直有人在开心地笑,肆意地说,骑车也那么轻松。

高中本来是住校的,高二时我想回家住。那时从家到学校,骑车要一个小时,爸妈很心疼,我却甘之如饴。

早晚安静的两个小时,是我的独处时间。我可以天高地阔地哼歌、遐想,可以让衣服把风兜起来,让雨淋湿头发和脸,甩出弧线,还可以在路上找乐子:玩玩双手脱把,暗暗找人竞速,或者坐在后座骑。

我依旧喜欢“御风飞行”的感觉,一加速度,就能感受心脏跳动,汗水滑落的感觉,我是活着的。

但也有难过的时候,有一次骑车到区里的图书馆,出来就被偷了。那时的愤懑,至今还记得。

大学在外地读,我买了辆便宜的自行车,带着室友在城市穿梭。熟悉了大小的路,去吃角落中的小摊,去看四季的花草,去看公园里的人娱乐,也去追赶日出日落。

享受闲暇,尽情释放好奇,我不必被公交的线路固定,也不用担心腿脚的疲累。

成家后,买了折叠自行车,夜骑到海边露营,听潮起潮落,或者白天骑一天车,绕着东钱湖,在月色中回来。

用自己的力气使劲蹬,带着好奇心,全心全意找乐子。

那时的车,已经可以变速了,一到山边,就要调档, S型慢速前进。以前只能推车的坡,现在轻易就能骑过,不可思议。

有了孩子之后,爸爸耐心教会了孩子骑车。一家人骑车,在大海线的绿意中穿梭;出门旅行,我们也会租自行车,每次都是兴尽而归。

虽然,私家车越来越普遍,一踩油门就能到很远。但是,我还是钟爱自行车,在自然中,靠着自己的脚力前行。

跟先生约好,周末戴好头盔,带上手套、绑腿、背包,我俩到山里骑车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路慢,开车快,骑车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