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周二,晴。
家里的幸福树生了不认识的虫。茂密的枝叶间织有许多细密的网,密密麻麻的小虫在上面爬来爬去,看得人头皮发麻。
原以为是蜘蛛网,还想着靠蜘蛛消灭一些泥土里带来的小飞虫,就没有第一时间处理。某一天,突然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蜘蛛,而是啃食树叶的害虫。
这还得了!网购了杀虫剂,今早屏住呼吸一顿猛喷,然后飞也似的逃离屋子。杀虫剂有微毒,我可不想和那些虫子“患难与共”抑或是“同归于尽”。
既出了门,便得找个去处。待业青年,能去的地方不多,图书馆算一个。
贵州省图书馆有两个,一个俗称“老馆”“南馆”,在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乘坐一号线,在北京路站下车,从C口出,走上两分钟就到了。
这个馆我去得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想去查阅古籍,但是没有提前了解清楚,没带身份证,最终没能看成。
另一个叫“新馆”“北馆”,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东路。乘坐一号线,在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站下车,从B口出,走三四分钟也到了。
新馆于2021年初开放运营,我带着家属跑去凑热闹,办了读者证,还拍了一些美美的照片。
那时新馆的书还很少,找了几次没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慢慢的也就失去了热情。
去年年底失业,决定看看宇宙尽头的风景——考公考编。在家实在无法静心学习,便想去图书馆。过完年,就开始往图书馆跑。
每一层都有自修座位,但年初人很多,我第一天来得晚,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后来逐渐摸清了规律,早上9点开馆前,提前半小时在寒风中排队等候,才抢到了满意的座位。
日子一天天过去,厚厚的羽绒服变成了薄薄的T恤,自修的人越来越少。我看着空荡荡的座位,心有戚戚。
别人都上岸了吧。
图书馆千好万好,也总有那么一两点令我不甚满意。一是直饮水设备常出问题,二是安检不够智能准确。
直饮水设备常出问题,是我个人的感觉,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非客观的事实,这些我是清楚的,也必须说清楚。
因为遇到过饮水机故障,遇到过饮水机出水小,所以心中有不满。当然,我是可以理解的。机器设备出故障很正常,大量的人同时接水,出水小也很正常。
安检不够智能准确,我也可以理解的。一人在门口手持安检检测仪,左右上下检测,滴地一声,左手口袋的钥匙就被发现了。我说那是钥匙,工作人员坚持让我掏出来检查,我自然就掏出来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儿,甚至挺庆幸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只是后来为了省事儿,总要提前拿出手机和钥匙,一手一个,高抬过肩——活脱脱的投降样儿。事后想起,倒是觉得羞耻和不忿。
为了保住形象,我把钥匙扔进书包,从此轻松过关。
人身检查之后,是书包过安检机。
安检机旁一般是一到两人查看,因为早早知道,所以我几乎不带任何食物和饮料,因此总是很顺利。但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究还是发生了两次意外。
一次是家属在书包中放了一根棒棒糖。那天早上被拦下的时候,我一脸迷茫。工作人员说我带了食物,我配合地开包翻找,结果真的找到了。食物和饮料不能带进图书馆,要么存在门外的自助存包柜,要么扔掉或者吃掉。我选择了两口嘎嘣掉。
第二次是今天早上。我又被拦下了,说包里带了牛奶。我有点想翻白眼。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买牛奶了,家里的也早就喝光了,怎么可能会有牛奶!
我没翻白眼,也没生气。我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我打开书包,掏出最像牛奶的一包纸巾,问道:“是这个吗?”工作人员坚定地摇摇头。我又把其他位置的拉链拉开,当着她的面,给她看了个一清二楚。确实没有牛奶,甚至没有外形相似的东西。
她和她的男同事很严谨,让我把包重新过一次安检。我向来通情达理,乖乖照做。她认真盯着透视屏幕,然后指着书包侧边的口袋,语气轻快地说道:“在这里!”
我眨眨眼,不可能吧!家属偷偷给我买牛奶了?我伸手去拿,一摸,这触感!“这是肥皂!”我松了一口气,语气轻快,同时掏出了一块装在黑色塑料袋里的肥皂。
至于包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块肥皂,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