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那一些话剧

    《商 鞅》    姚远(1944~    )年  创作于1988年        中国历史剧作家

    商鞅变法的故事,我相信许多人是都不会陌生的,这个离我们已经过去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人物,封于尘埃的法家变法的代表人物,通过剧作家的努力,把他搬上了舞台。就此,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活灵活现的人,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的功与过和他的对与错,也就放在我们现代人的新视野中来作评判和来作解释。我很赞同一位评论家所说;一方面使历史成为一部现代人的情感史,另一方面又对历史灌注了一种气势磅礴的人格力量,从而在历史与人性之间的这场无法解决的冲突中,获得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的思想智慧。

    我们都知道,商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具有令人钦佩的胆识,又具有令人残酷的本性;他满腹韬略,能言善辩;他遇事果断,手段残忍,为推行他的新法,不畏阻力,为秦国能称霸于世,他鞠躬尽瘁,而死而后已。把一曲人生的悲歌,升华为令人荡气回肠的一首诗歌。就像剧作者所说;我相信《商鞅》不会过时,尽管它已经被搁置了多年,因为它写的是历史,写的是人生,写的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被凝固的一块文化。该剧的导演说得更深刻了;“商鞅变法”是一场起于用生命保卫生命的战斗,是一次人的觉醒。在这场战斗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自由之人,人上之人,续而也成为了一个倒转乾坤之人。在过去了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在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呼唤这种巨人精神,需要呼唤这种坚强的意志,也需要呼唤这种舍弃的勇气。

    我们也都知道,所谓的商鞅变法,就是在政治上,改革秦国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军功爵位,行政化区,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严酷的法律等。在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在军事上,作为统帅率领秦国军队就是要收复河西等。当然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法律,民生上的变革主张等,都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发难,嫉恨,甚至是陷害等。但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魏王的不识之恨,为了秦王的知遇之恩,他杀旧交,舍新朋,未免有失仁义,而他的连坐定界,严刑峻法未免更见其残忍。但是他对于实现理想的执着,九死不悔的精神,敢于实践的魄力,还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去学习的。

    商鞅自出生之日起,就被巫师断定为命相不好,是一个孽种,于是被侍妾抛到了荒郊野外。他的母亲隐姓埋名以养母的身份带着他碾转奔波,为了儿子能被魏国的大臣公孙座收养,不惜刺瞎自己的双眼。当商鞅不再被魏国国君所用时,他的养父竟在弥留之际,向国君授意,不用之则杀之。商鞅被迫逃到了秦国,以自己的才智赢得了秦王的信任,就此铺开了他的变法宏图。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王续位。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的罪名,被处于五马分尸的车裂示众。他的反对者也认为,商鞅之法可行,商鞅之人必除。在他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使得秦国长期凌驾于其它六国之上。但是最后还是死于自己所创立的律法之中,结束了他即风光无限的又惨烈悲壮的一生。

    话剧结束了,但话剧的气势磅礴的,古朴庄重的,形象鲜明的,意蕴生动的舞台上的灵动之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物的悲壮而不失细腻,人物的惨烈而不失庄严,就像是一曲人生悲歌而升华为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诗,也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味。作为一名时代的改革者,实践者,他的人生轨迹,总是掩映在巨大的阴影之中,母子情,恋人情,知遇情,同僚情致死也不能去报答,我替他感到惋惜。我喜欢这一部话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那一些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