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_→清与虚2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想修道、求仙、学静坐的必须读懂此文,方能开悟到摸到大门口。道家学神仙丹道的书叫《道藏》,谁要是能全看完估计这人也差不多看傻了,但有前辈高手总结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是学道的根。

道家讲究“清”与“虚”两字。“清”是形容境界,“虚”是象征境界里的空灵。西游记里有三清观,红楼梦里有太虚幻境都清静空虚之处。“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致虚极”,要你做到空灵到极点。至于空灵到极点是个什么样子呢?佛说不能说不可说,若能说可说那都不叫空了。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住。做一个形象点的比喻,象一只孵小鸡的老母鸡坐在鸡蛋上,死心眼直守着那个心肝宝贝的鸡蛋,外境事物一概不管,天塌下来跟它没关系一样,这是守静笃的境界。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作”是形容词。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动,永无止境地发展。怎么“万物并作”到原文中去找解释,《道德经》是能自源其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对”万物并作”做了解释。庄子解释天地万事万物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所有生命都在生化中,生与死都是合理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吾以观复”观复我在前一篇学习体验里讲过一部分了。老子讲的“观”是认识找到反者道之动的这个反,”复”是回头的来路。《易经》里也有“复”是个卦名,复卦又称做“地雷复”。上面是坤卦,表征为地,下面是震卦,表征为雷。雷表示电能,生命发展的能源,从头生根发芽成长。“观”也是个卦名,观卦又称做“风地观”。上面是巽卦,表征为风,下面是坤卧,表征为地。风行大地无孔不入,能体察一切仔微之处。因此老子《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的观念,这里“反”同“返”,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修道是返回根本,追求生命最初来源的那个东西。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六章→_→清与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