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一门《工程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资金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投资或再投资之后,会产生增值。要加一个度量的利率。比如银行存款利率为3%,将钱存入银行,那现在的100块与明年的103块价值相等。
工程经济学里好多内容,是利用这个关系进行换算,考虑单利或复利,将未来的资金支出或收益折算到当前,算一下净现值。比较一下方案是否可以盈利,哪种方案的效益更好之类的。
类似于在某一个时间点,比如在十年后,手头要有100w,按照年化5%进行计算,那么每年应该存多少钱?这个是F和A的关系,F=100W,i=5%,n=10.
A=F(A/F,5%,10)=100w*0.0795=7.95w
而假设每年能存10w,还是年化5%,那20年之后,将会有多少钱呢?
F=A(F/A,5%,20)=10w*33.0660=330.66w
哈哈,看来还是得存钱~
这么课程里面,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如果有资金被闲置了,那就是没有利用其时间价值,是很大的浪费。考虑着固有的通货膨胀问题,还是赔钱的。看了些内容,思维就开始有些发散了。
我在想,时间的资金价值要怎么换算?在网上查了一下,好像没有人在说这件事情,结果都是工程经济学里面的概念。
这里面肯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个对应的参考点,不应该是现在了,可能应该是到生命的尽头吧,或是至少应该是个人某个里程碑事件。显然,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头脑好,个人的时间价值应该更大的,到了老年的时候,肯定是想折回到年轻时候的,100岁折到80岁也没啥意思。而那个时候,觉得人生中什么才是重要的呢?个人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父母、妻儿、亲友,还有其他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会更加丰富,积累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但其实感觉,现在很多人把未来几十年要面对的事情,一股脑的折现到了现在。给年轻人制造了太大的压力,忘记了什么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才是总要的。
我记得,工作的前三年,工资很低,开始时候到手就3000块,之后每年涨1000。当时的策略,就是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的消费,比如减少房租、自己做饭、不去旅游、不看电影,其实在北京每个月也就花不到1500。把花呗的额度设成了自己的工资额,每个月把钱全花出去,各种买买买,打物质基础,购置固定资产。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家用电器,之后就是各种日用品,电子产品。花出去几万块之后,就基本上就可以用比较低廉的成本,过上比较高质量的生活了。有朋友说,我为什么不攒钱呢?我说,那时候是最需要钱的时候,恨不得让将来的自己给自己转几万块钱花。怎么可能为一个比我赚钱多,过得更好的人攒钱呢?
现在的我也是那样想的,恨不得送过去一些钱回去。当然,我不是宣扬超前消费,信用卡之类的,透支一个月周转资金才是正确用法嘛。
而现在,我又在花十几万元,给自己开各种课程,用来提升技能,也是如此吧。十年后的我,也会说,哦,不差那么几十万块钱,钱你可以拿去花,某些必要的技能,务必给我掌握好,后面还是要用的。
再往后,那个老头子,去日无多,记性也不好了,一说事情就是当年我如何如何。父母、亲友、一个个离去,天地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啊,活了那么多年,省吃俭用的,也有些积蓄。说我留着那些钱,也没什么用,就是记性不太好了,一些年轻时候的事情,记不得了,想让我给他写点啥,留个念想。他说,有些你以为重要的,那些物质的,没那么重要。物品没了还可以再买嘛,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嘛。现在还没丢失的一些东西,要珍惜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的资金价值,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