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为何一笔带出“王莽篡汉”,红尘修行应明白这四个字含义

洋洋西游,尽是禅机,我是天下无病,本期继续无病吟西游。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给您斟上一杯茶,我慢慢说,您细细品。下班回家的路上,时常听听评书,未曾想今天竟然用上了。唐僧过两界山时,闻得叫声“师父来也”,刘伯钦道,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这叫必定是他。《西游记》中为什么此处要一笔带出王莽篡汉之事,莫非孙大圣真的跟王莽有渊源?

曾有这样一种解读,王莽篡汉是公元8年,唐僧取经是贞观十三年,即公元639年,算下来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631年,以此推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不是孙悟空,而是另有其妖。然后又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与王莽篡汉有着许多相似:同样有一个野心,同样貌似忠良,同样发动政变,同样被镇压,最后还揪出了幕后老板。把一部文化巨著,硬是断章取义地解读成阴谋论。“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网络本应文明用语,写文章当要心平气和,只是我还是想说,真是闲得……此处略去631个字。

上学那会,考试的时候语文经常有阅读理解题。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要想明白某个句子的意思,要去原文中寻找答案,首先还要明白原文的主题,也就是中心论点。我们就按照当年老师教的方法,看下“王莽篡汉”是什么意思。《西游记》第十四回提纲,“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提纲就是文章的主题。心猿为什么被压在五行山下,因为“不正”。汉为正统,篡汉不就是不正吗?王莽篡汉喻指当年心猿不正,一个“篡”字实为点睛。中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能解读出“阴谋论”呢,原因无他,唯心猿不正而已!

“心猿归正”道家称为降龙伏虎,因此悟空保唐僧第一件事情便是打虎。此时,唐僧已过两界山,之前刘伯钦打的虎为凡间之虎,悟空打的虎才是真虎,伏住真虎即可为我所用。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 “心猿归正”即是真心初复,就是《易经》中说的,“一阳来复,复旦天心”。书中有诗:“一钩新月破黄昏,万点明星光晕。” “一钩新月”即是真心初复之象,道家修炼又称其为“偃月炉”。“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纵观西游一部,字里行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也难怪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悟空为心猿,代表真心。老者见行者雷公模样,吓得腿脚发软,问唐僧,“你是哪寺里来的和尚,带这恶人上我门来”?“恶”可拆分为亚心二字,心为人心,亚心即非人心,非人心即为真心,真心即是道。《管子·心术》有言:“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悟空对唐僧说,自己“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这也是老子说的“寂兮廖兮”。

我们再次看看观音菩萨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即是真心显现,真心显现即可“照见五蕴皆空”,此时“无眼耳鼻舌身意”,即“六贼无踪”。我们返回到书中原文看看那几个人的名字。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真心出现,人心不存,人心不存,何来六欲?

我们平常静坐,绝对是念想纷纷来,招数般般使,最后还是被念想打败,只因不识主人公。以人心制念想,结果就是人心与念想同流合污,反而更难静下来。人心与念想都是仆人,是一伙的,相当于客人,此时应“不迎也不拒,不来也不去”,任他着地自成灰。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念想来来去去,坚持下去,真心自会出现,到那时任何念想都起不来,“不是悉心除妄念,只缘无事可思量”,此时就接近佛家初禅的境界了。否则,真心不现,如悟空负气而去,唐僧便没有了修行的真主意,“点头自叹,悲怨不已”,故而菩萨传授“定心真言”,又名“紧箍儿咒”,紧箍咒非紧悟空,而是紧天下芸芸众生心。

那悟空弃了师父,为何不去别的地方,而是去东海龙宫串门呢?表面看是龙王借张良的‘圯桥三进履’劝说悟空回心转意,其实是悟空自己“降龙”。我们看下书中原文,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龙王道:“承降,承降!”龙王“承降”即是“降龙”之意。前已伏虎,今又降龙,心猿归正矣!

最后,我们看下此回篇首诗的前四句,“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这几句真可谓“无上甚深微妙法”,“心猿归正”的妙旨全在其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记中为何一笔带出“王莽篡汉”,红尘修行应明白这四个字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