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你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爸妈才是最好的避孕药。
更准确地说,失控父母带来的焦虑,是最好的避孕药。
确实,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都在于和原生家庭的分离问题。
即使成年之后,很多人依然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给他们伤痛。
“我都24岁了,听到我妈上楼的脚步声,第一反应仍然是把手机藏起来”。
“其实我最害怕的就是回家过年,我爸会不管不顾当着所有亲戚的面辱骂我”。
逃避、受挫、焦虑、痛苦,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
最爱催婚逼我们相亲的父母,恰恰是令我们不敢走入婚姻的最大原因。
积攒的对立情绪平时只是蛰伏而已,一旦遇到某个公众事件,就会瞬间爆发。
这次爆发的起因,是北大王猛(化名)公开发布、控诉父母的一封万言长信。
信中王猛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了逃避父母的控制,他选择出国留学、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发公开信控诉。
可是他的父亲依然搞不懂,为什么儿子要老揪着过去不放?
01
王猛的公开信,像是一面旗帜。
底下聚集的,是一群伤痕累累的痛苦灵魂。
王猛在自白信里说:在世界一角,总有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在恨着他的教育者们。
这样的心情,相信会让很多人心有戚戚。
这章万言书所引发的社会争论,其实都是围绕着亲子关系中“谁更痛苦”引发的。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到这个万言控诉,很容易会发出“就这点小事,都拿出来说,至于吗?你那么多书都白读了!”
站在子女的角度,立场往往又变成“你凭什么这么漠视我的痛苦!你为什么不向我道歉,这些都是你造成的!”
在各自立场下,双方都拥有无数拥趸。
我们再往前走一步。
当我们拥有父/母亲和儿子/女儿双重身份的时候(很多人迟早会进入这个阶段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激动地附和着“没错!那些人不配做父母”,助推情绪到顶端,除了情绪宣泄,又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呢?
因为父母林林总总的很多问题,所以愤怒地留言这种父母就应该拉黑不联系、断绝关系,似乎也没有比父母那辈的做法更好啊。
动辄对于父母的言行喊打喊杀的,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灰度。
我们都知道把孩子推进火堆里,是故意虐待伤害。
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多截然分明的对错。
比如王猛说他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妈妈把他当成小女孩,让他穿裙子。
这个对于性别的不接纳,让他很受伤。
但换一个男孩子,可能根本就不会记得穿裙子这个事情,也不会在意穿裙子这个细节,即便成年之后听到了,也付之一笑。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王猛矫情,别人都可以为什么就你不可以
——而是想说明个体不同,接受的灰度也是不同的。
家长也好,孩子也罢,其实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中,两代人既然无法同步彼此的认知,就只能扩大灰度的覆盖范围,达成某种共识。
02
这个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
光靠一腔意气去快意恩仇,最后的结局也只是双输而已。
我们以为自己被上一辈坑害过之后,自己会变成开明的父母。
然而很有可能在自己孩子眼中,我们跟自己的父辈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简单粗暴。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接受这样一个结论:
就算千般小心、万般预演,我们也很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因为一个人只要有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之后,他就会无可避免地被伤害到。
每个孩子,降生到世上,都好像一个干净无瑕的玻璃杯。
每个父母在传递、抚摸这个精致造物的时候,难免会留下一个又一个指纹印记。
当杯子拥有自己的意识之后,双方对于留下指印这件事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留下指印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伤害;对父母来说,可能是爱意的表现。
这件事情中,最无解的症结在于:父母眼里的“没什么大不了”和孩子看来的“这就是伤害”,根本就是并存的。
可能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确立这样一个悲哀的认知:亲子关系里,伤害无法避免,甚至伤害才是羁绊所在。
03
再看王猛的万言书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痛苦的挣扎。
可另一方面,我也更确定了一个认知:
如果总是陷入问罪的状态,永远归罪于“父母皆祸害”,那么无论活到什么岁数,我们都没办法真正地长大成熟。
王猛的万言书看上去是控诉,不如说那是他的求助。
而且是他遭受到最大打击幼童时刻的求助。
因为这则万言书,不像是一个30岁男人的遣词用句,而是一个裹在30岁外壳的小男孩写的。
通过回溯往昔,他一次又一次地借助回忆的力量穿越,想要去重新堆砌当时的场景,抚平曾经的伤痛。
这种形状真的挺令人痛心。
他太放大父母今时今日对他的影响力了,也太小看自己的力量了。
——只有孩子,才会把所有的期待寄托在父母、寄托在明天,唯独不寄托在自己身上。
他们的内心依然觉得:只有父母改正了,我才能与他们和解。我才有可能真正放下。
可是,如果父母永远都不觉得自己错了呢?
难道要永远画地为牢,把自己困在过去吗?
总是把救赎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很难走出深渊的。
成年人必须知道一点:原生家庭的伤痛不是我们的错误,但走出原生家庭的伤痛,超越这种自卑,是我们的责任。
一个人不应该为他出生的环境负责,关键的是,他对于出生环境的看法。
我不认为一个成年人,把自己的性格缺陷全部归咎于原生家庭,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搞砸的。
把所有借口都推给别人,无疑是最差劲的一种。
不要同情自己。
不要自怜自艾。
不管谁对不起你,谁没照顾好你,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你要自己掌控自己生活,你造就了自己,你要成为自己,这点没有借口。
重建自己,是很艰辛的。
甚至你还会感到委屈:为什么父母对我造的孽,要我自己来买单?
不是的。
你真正买单的不是父母造的孽,而是争取你重新获得幸福的机会。
甚至是你孩子(如果有的话)获得幸福的机会。
阻断代际伤害的传递,只有一个办法——
让它从你身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