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给教师的建议》30

    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出自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现在人很多都是把这句话当成一年中最好的时期是春天,所以要抓紧春天的大好学习时间,曲解了这句话的初始意思。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暖花开。从一个人的心情上来说,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免心中充满希望。但是从一个人的生理特征上来说,春天也是最容易犯困的季节。,因为一到春天,机体的防护力就会减弱。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建议低年级学生全年的脑力劳动大约到第三学季中期(即2月底)应该基本上结束语话和算术方面最重要的理论概念的学习。也就是说在春天应该利用一切可能最大限度的减轻脑力劳动,尤其不可采取机械式的复习方式,使复习与初学教材毫无区别。如果违背人的机体特征,时间久了,无论孩子还是成人,不但起不到相应的追赶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在春天适合安排什么类型的学习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加强培养下一学年能够顺利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春天因为下一学年头两个学期要学习的理论性结论积累实力。今天还应该给学生带来形象的说教学法的更新。在这里说到一个负担过重的问题。负担过重产生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和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至于过重,?应该从儿童三岁起就开始关心,他要有丰富的智力底子。那时候父母的教育休想起关键性作用。就说到了《关于学生的智力生活》。

      如果一个学校只注重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老师除了上课教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之外,不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那将是一种悲哀的现状。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出有丰富情感和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如何丰富孩子的智力生活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还是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青少年没有自己喜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不能想象他们会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要把每一个学生引导到书的世界中去,培养他们热爱书籍,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有赖于教师有赖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精神生活中占什么地位。古人一一篇,文章定乾坤。所以会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停滞、贫乏,产生了可称为对思想不尊重的表现,把个人的智力生活看成是狭窄的与外界隔绝的小天地的话,不只是影响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负面影响,重要的是影响他个人生活的质量。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建造师,事实上一点不假。我们传授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书本和教材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应该传递给孩子一种精神,一种思考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给教师的建议》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