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把耐心作为一个优势标签,贴在一个人身上。耐心对于个人而言,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优点。

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缺乏耐心,我们天然就需要得到即时满足。在婴儿时期,是全靠本能在生活,本能脑处于绝对控制的阶段,因此也是对即时满足需求最旺盛的阶段,你是无法说服一个婴儿暂时忍耐不喝奶的。

而随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逐渐丰富,对自己天性的控制能力日益加大,我们不再对即时满足的需求有所控制,也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耐心,这就是“理智脑”对“本能脑”控制的结果。越是优秀的人,越是社会精英,就越能更好地克服天性,耐心水平也更高,延迟满足能力也就更强。

但是,就如一直在强调的那样,我们的天性就是在欲望上急于求成,在行动上趋易避难。所以说,耐心,就也是和天性斗争的过程。

在投资领域有一个非常火的概念,叫复利曲线,它的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是达到一个拐点之后就会飞速增长。它被爱因斯坦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个人成长。

复利曲线

我们平时的阅读、写作、学习,短时间内是看不到任何明显增长的,没有谁能在看了几本书、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学了几门课程之后,能够像武侠小说中获得武林秘籍一般进步飞速,瞬间跻身高手之列。

可是我们谁都不知道这个增长的拐点在哪里?在三分钟热度之后,我们可能就会对自己的所谓“努力”产生怀疑,接着我们将面对两个选择:是继续没有明确结果的努力还是直接放弃?

或许我们还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在合适自己的难度中止步不前,就如我的写作,只满足于百来字的篇幅,就如我的阅读,止限于小说题材。我们需要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边缘,不断地在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的拉伸区游走,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提高和升级。

因此,让自己在宏观中保持耐性的力量,就需要认识到复利曲线的力量,并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

在舒适区的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

个人成长,首先在于学习量,其次在于思考量,再次在于行动量,最后在于改变量。这四种变量的权重是越来越大,但收获却是越来越小。也就是说,从学习新知到思考,再由此产生的行动,到最终的改变,所有的量级是逐级减少的。学到的知识,最终能改变自己的,或许微乎其微,这就是成长权重。

所有的急功近利,在经过这四轮的过滤之后,可能只有放弃。所以,耐心,也在于对新知的吸收、消化。我们需要注重思考、输出,并加以实践。就拿读书来说,一本书的观点可能很多,但就我们个人而言,能就其中一两个观点进行吸收和实践就足以对自己有所改变,因此,吸收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吸收并运用到自己身上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拥有耐心,或许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态度。试试下面的方法,或许你对耐心,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第一,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无论我们内心是有多么急于求成、趋易避难,这是我们的本性,却并不是“原罪”,不需要内疚和自责。坦然接受我们的不足,承认,是面对天性最好的方式。

第二,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并不是靠自己的毅力去拒绝和对抗,而是和另外一个自己沟通。其实,心中的天性,和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如弹簧一般,压制得越紧,反弹就越大。不如尝试着和自己像跟孩子一样的沟通:想刷手机,可以,我们先看完这十页书,或许,一本书看着看着,你的天性就会觉得读书是比刷手机更有意思呢!

第三,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的意义。在生活中,很多的困难,在我们眼里或许是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许只是一个小土坡而已。改变事物的认知视角,找来行动的意义和好处,眼前的困难或许根本不值得一提。比如当我们清楚了阅读的本质和意义,就可能会放下手机,主动拿起书本;当我们明白了深度学习的意义,就可能放弃所谓的速读,转而开始精读和输出。

其实,以上几点都还不是保持耐心的最佳办法。最高级的方法,是把本能脑和情绪脑请出来,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其实,对于我们“好逸恶劳”的天性而言,只要是舒适的,无所谓玩手机还是解方程式,大脑能否感受到快乐和舒适,才是它判断的标准。

这就解释了科学家为什么能废寝忘食地沉迷于研究、跑步者能够风雨无阻地坚持跑步,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感受到了舒适和快乐!这就是很多书和方法,提到的让大脑感受到快乐的缘由:分泌多巴胺。

耐心,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耐心也不是一味和自己对着干的“苦行僧”。真正的耐心,是给自己一份原始的动力,能一直持续的动力。

对于困难和浮躁,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困难和浮躁,试着与它们平心静气地沟通和解,换个角度看看,困难和浮躁或许根本不存在了!

(本文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