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没读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中年人(上)

上初中时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虽然老师讲解过,但我还是不甚懂。

在我当时的认知中,名家的文章应该是特别精彩的美文,声情并茂,像《西游记》,像《水浒传》。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完整清晰,让人一读就立马被吸引住,然后就爱不释手。

然而,《孔乙己》却大大地超出了我的认知。那语言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没有阅读兴趣。学完了课文,我仍旧是不知所云。学习《孔乙己》,于我而言就是囫囵吞枣,从此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怎么就读不懂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过许多世事磨练,逐渐品味到更多的人生甘苦后,再读《孔乙己》,我被它吸引住了,对它爱不释手了,读出了它的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鲁迅的风格是什么呢?我斗胆做了一个不够成熟的总结,不知道有几分正确,仅供讨论。愚以为先生的语言简练犀利,简练得有点像古文,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却能刻画出世间百态,表达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感情。这就如同一个人,不喜欢化妆,每每以素面示人,内心却极其丰盈充实。

这种风格的语言,刚开始读会让人感觉古板。但是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内在。读书也是。好文章是需要品的,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只有去品,才会品出文字中闪耀的智慧,品出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当我被文章的内容深深打动的时候,那个没化妆的素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眼里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可爱了。我已经接受了这种风格,适应了这种风格。

比如《孔乙己》的开头一段: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晚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人文情况,为主人公出场做了铺垫。与故事情节无关的字,一个都没有。反复读几遍,越读越上口,读着读着,咸亨酒店里人来人往的场面便浮现在眼前了。


孔乙己是个落魄的读书人,也来店里喝酒。因为没考中秀才,又不会谋生,所以日子越过越穷,弄到快要讨饭的地步了。虽然穷困潦倒,但他的心智是正常的,有着正常人的情感需求,他需要被认可、被尊重。可是很少有人愿意认可他、尊重他。那些喝酒的短衣帮,见了他就取笑,拿他寻开心,说一些挑战他自尊的话。比如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孔乙己也听出了这层意味,心里很不舒服,有些愤怒。所以

“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那些人不依不侥。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

没考中秀才是他内心深处的隐痛。短衣帮非要残忍地去揭这个伤疤,让他再痛一次。孔乙己是个很爱面子的人,听到这些话是什么反应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被人当众揭老底,面子上挂不住了。但是他又不甘心轻易吃瘪,他要奋起反击,把这一拳打回去。于是

“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用这种方式告诉那些人:虽然我没考中秀才,但是我读过书,我能说出你们听不懂的话。那些人见孔乙己认真起来,露出了书呆子气,他们取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掌柜见了孔乙己,也经常问一些取笑的话。孔乙己心里明白:掌柜和短衣帮都瞧不起自己,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聊不到一块儿去。他便只好跟店里的小伙计聊天,想从小伙计这里找到一些慰藉。让他想不到的是,小伙计受了掌柜和短衣帮的影响,也瞧不起他,也不愿意跟他说话。

他和小伙计有一段互动,很精彩。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回字,怎样写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小伙计的嫌弃,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可是孔乙己对这个小伙计还是抱有一丝幻想。他宁愿相信:年轻人心地单纯善良,不会真的瞧不起自己。想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

看得出来,孔乙己是怀着一腔真诚在跟小伙计交流的,可是他的真诚换来的却是小伙计的不耐烦、不屑一顾。

“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

就是这样一个不耐烦的回答,居然也让孔乙己看到了希望。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

他满心欢喜,要教小伙计写字,希望以此换来一点认可、一点尊重。可是小伙计却更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了。

“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小伙计的又一次不耐烦,让孔乙己最后的一丝幻想也破灭了。自己的一腔真诚,居然被别人当成垃圾踩在脚下!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好像又被人猝不及防地捅了一刀。我想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悲凉到了极点。唉,这个世界是何等凉薄!人一旦落魄,周围的人都瞧不起,都看笑话,就连酒店的小伙计也不肯给点好声气。“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快活是别人的。当别人都在笑的时候,孔乙己的心在孤独地滴血。

在别人眼里,孔乙己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开心工具。有他,别人就取笑,活跃气氛;没有他,别人的日子也能过下去,不会受一点影响。

这段互动没有专门描写孔乙己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他的心理活动已经微妙微肖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鲁迅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是通过描写语言、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少没读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中年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