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系列:百岁老人长寿秘籍:把自己变成花,淡定从容,香给你看

民国时代,杰出的人才辈出,钟灵毓秀一时间如春笋在中华的土地上勃发。


有人如昙花一现,在命运的洪流中被裹挟着沉入史海,有人独树一帜,文字屹然不倒,流芳百世,有人做出无上贡献,在青史的碑文上被拓印。


还有人淡默如花,向阳而生,以优雅从容流传于世,那就是最长寿的文人杨绛先生。


许多人对他们伉俪间的爱情羡慕不已,他们是那个时代文人中携手的最佳典范,从年少青梅竹马,到一起留洋国外,再回国进入清华执教,又逢抗日战争,解放后继续选择留在国内,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也历经了文革的创伤,最终携手白头,跨越了一世纪。


他们风光过,也失意过,但相濡以沫,陪伴着的心却从无更改,直到生死分离。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这段长情的爱?是什么让他们面对分离痛苦也淡然相对,超越那个时代的其他人?

或许这本书有答案,追寻着梦一般的爱情与亲情,我通过曲径通幽似的文字,跨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之一起追忆百年前的因果。


《淡定便是优雅从容,杨绛》这本是民国系列丛书的最后一本,由刘颖著,依然是散文似的笔触,如梦如幻的从先生儿时说起,以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拼缀出一幅生命画卷。


透过这些人生哲理,我读懂了杨绛先生安然享尽105岁寿辰,长命百岁的秘诀就藏在她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事之中。


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她的一生看似平淡,实则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拾捡的人生哲理,如同明珠串起的项链一般晶莹宝贵,读懂悟透,便能够拥有优雅从容,来和我一起进入先生的过去,探索一段关于自我成长,最正确的解题方程式吧!


一、自主独立,掌控人生,心如仙童,纯澈清明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居里夫人

杨绛在生命的初始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所以她的健康与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8岁半的时候,因她的大姐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启明女校毕业,还留校当了老师,可以带着三妹和四妹去启明读书。


而她的父亲杨萌杭是新派留学归来的名仕,自然赞同对学业有益的建议,但是杨家的二女儿因在学校感染风寒而早夭,这给杨家上下带来了巨大的阴翳。


杨绛比起二姐,年纪还要小,身体更单薄,又要远离家园,这让两位家长担心不已,犹豫不决。

但父母毕竟是开明的,不想因自己的担忧而困住女儿的翅膀,于是征求杨绛的意见,去或不去由小小的孩童自己决定。


8岁半的女童还应该在妈妈的怀抱里打滚撒欢,许多孩子不爱学习,手机游戏不离手,自己独自踏上陌生城市,就是不切实际的梦。


当然也存在那些理想高于一切的父母,早早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


这两种孩子的心性与能力是天差地别的,一种是不懂责任感为何,任性起来可以跳楼留下伤心的父母哭昏天地。另一种是可以独挡一面,就算遇到疫情也从容不迫,跟随调度平安回国。


这两种极端儿童都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隐疾,但小小的杨绛克服了这一切,她同意去上海念书,她喜欢读书,懂得珍惜机会。


这一步的决定对于她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她以后的出国留学,陪伴钱钟书度过那些艰难的国外生活奠定了基础。



杨绛自幼受到诗词熏陶,灵性悟性极强,并且在少时便把关于人生哲理与修身的功夫揉化与诗中。

高中时期她的一首诗《斋居书怀》就被校刊收录了。

“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

还不曾沾染人世浮沉,但有如许豁达,看得明白,看得清楚,也终身保有一颗玲珑剔透的水晶心肠,这样的杨绛多年后,仍是那个白衣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国文老师惊叹不已,忍不住批道:仙童好静。

好一个老师,慧眼识英,但另一个天才少年就没有这般好运了。

因作文被老师批改的谬可馨,同样是天才,作文的确写得好,她和杨绛正相反,杨绛是出世化为仙童,而她却是入世以成熟讨伐人心。


只是她的天才呈现的太早,太不合时宜,又遭遇一个迂腐的老师,经不住风雨一夕摧折,便跳楼自杀了。


拥有惊艳的天才,却不能掌控好,本已写过人世凡心之丑,却又不能自避,自我开解,这正是以已之矛攻已之盾了,可叹可怜,老师固然有些可恨,但自我认知偏失又何尝不是谬可馨之殇。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杨绛之少儿心性,高洁可见一斑。


二、掌握爱情分寸,进退有度,可以握奖杯,亦可做羹汤

  年轻男女,在爱情里难免如鱼入水,不知深浅,一晌贪欢,若因此而忘记周遭人,惹来非议,也是福祸难测的。


杨绛和钱钟书两情相悦,童年时代本有机会比邻而居,却因种种原因擦肩而过,但月老的红线不会系错,早早安排的清楚明了。


虽然两人在校园都是佼佼者,互相业已倾心,但还是传出各有追求者的谣言,幸而钱钟书为爱敢于挺身而出,约杨绛在餐厅相聚,打破了谣言,两个人终是经了月老的考验。


两人也有分开时,那时钱钟书便日日写信,而比起对方,杨绛要理智得多,以至于钱钟书埋怨似的道: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她回给钱钟书中的信中并非缠绵悱恻

而是: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及彻始终不受障碍。


她太超然了,就像能够预言一般,这信被钱父截了,让钱基博对这个未来的儿媳颇有好感,他在心中认定这个谨慎的女子对自己的儿子,简直是绝配。

在传说的中的爱情故事中,多少女子便是吃了这个亏,唐婉和陆游,《孔雀东南北》中的焦仲卿妻刘氏,都是太过于沉溺于自我的爱情之中,枉顾了一段好姻缘。


婆婆固然可恨,但如果能够多一丝丝的心劝丈夫心向学问,儿女情长的事情任它细水长流,可能故事就要改写了。

而现今,也有很多婆婆拆散婚姻的例子,媳妇抱怨丈夫是妈宝男,抱怨婆婆是破坏婚姻的拦路石,可是如果能够反省一下自己,不要独占丈夫的爱,向杨绛学习那么一点点为别人着想的心思,也许婚姻会出现转机。


爱情不仅需要浪漫,更需要周全。这种周全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是超然的智慧结晶。

爱情中除了周全,还有付出,杨绛是文能写话剧多次获奖,武能入厨房洗手做羹汤,她亦是出身名门,家中有仆妇成群,按理说生活上的琐事不劳操心。

但在英国留学时,她和钱钟书住在金家,金家为之提供一日四餐,并且会打扫房间,一开始还很惬意,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不久后,伙食就变差,钱钟书吃不惯本地的口味,身体日渐消瘦。

后来杨绛找了套房子,搬出去单住,烦心事虽解决,却面临更严峻的问题,烧菜煮饭要自己操持。


作为千金的杨绛为了爱,就像每个女子一般,洗手入厨做羹汤。对于烹饪一窍不通的杨绛在朋友的帮助下,做起了钱钟书爱吃的红烧肉。


失败了好几次,回忆起母亲在家乡做菜的方法,她改良了配方,拿出做学问的精神,终于把红烧肉做成功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当下许多女孩都不愿意再下厨,有些长年在父母家啃老,有些就是不开火,盐和糖都分不清。

我有一个朋友因娘家在隔壁,是十食不沾阳春水的,家里的锅很齐全,国内国外的都有收藏,让我羡慕的眼花花,可她一个也不会用,放在那里落灰。

要么是老公做饭,要么去娘家吃,要么买零食。最后两人终于没有过到头。其实她第一次失恋也是因为不会做家务,男方不敢娶她。

天长日久的爱情,也离不开烟火气的滋养,一顿饭看起来是小事,却是维系感情的重要因素。


杨绛也并不喜欢做饭,觉得是浪费时间,钱钟书还为其做打油诗: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哪个文人爱做饭呢?

琼瑶也曾调侃过做家务这件事,《几度夕阳红》借梦竹之口道出家务之苦:

刻苦持家岂惮劳?夜深犹补仲由袍。谁怜素手抽针冷?绕砌虫吟秋月高!

但杨绛为了爱,愿意尝试,愿意从文学殿堂走下来,变成一个普通主妇,为自己的爱人做美食,甘心从仙童化为田螺姑娘。

真正的爱,不是一时浪漫的激情,也不是惊天动地的表白,而是一份自然而然的付出,一份不动声色的包容,一份设身处地的体贴,一份如影随形的惦念。


三.淡定从容,荣辱不惊,向阳而盛,长寿百年

 

杨绛始终是自己心中那个仙童,处世不惊,淡定从容。

被学生剃了阴阳头,一想到顶着这样丑陋的发型出门,会被别人指点,就算心理强大的杨绛先生也很犹豫,她灵机一动,用以前给女儿剪掉的辫子做了一顶假发,可这样也会被一些淘气的孩子认出来,伸手揪她的假发。


钱钟书看着她心疼,主动承担了买菜的任务,减少她出门的次数。也算是给了她心灵的慰藉。如果文人都能够有她的气度和心胸,王国维和老舍都能够寿终正寝了。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杨绛多次婉拒西班牙驻华大使对她发现的出访西班牙的邀请;她也在抗日战争,从容应对日本兵的搜查,用严正的态度怒斥日本兵,凛然令人不敢侵犯;她也曾在在解放前和钱钟书一起强势地拒绝去往台湾任教的邀请,祖国是她的信仰;她也曾在自己的话剧当时闻名后,辅助钱钟书写《围城》而退居家庭;她更敢于面对批判自己的学生,应对侮辱进退得当,向自己读过的书中寻求文化的力量。


而杨绛先生百折不挠的品性,是用一生来践行的。

无论是各种环境中的苦厄,还是后来的生离死别,她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将灰色的生活点染出绚丽的阳光。

她的身体柔弱瘦小,她的精神和心灵却高大如山,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人品都给我们以启示。

当人生这场盛大的修行临到终了时,杨绛是圆满的。她向阳而生,把自己开成一朵花,香给你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国系列:百岁老人长寿秘籍:把自己变成花,淡定从容,香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