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679)

第63回:布疑阵督造狼牙                  乞救兵交托锦囊(三)

    鲁肃一听,佩服,佩服总共只有三天好活了,要紧说话都不讲,却还有心思谈什么山海经!我与你真是一个在火里,一个在水里,谈不到一起。

      所以,他只是淡淡地回答道,“下官才疏学浅,此事不知。”

      “那末,你且听了。”孔明就对鲁肃说:上古黄帝时代,蜀中峨眉山上出了一只异兽,其形似猿,身材有人那么高大,鼻孔中有两条与龙一样的长须,故称为“龙猿”。

      据说,只要它狂叫三声,附近一带所有的野兽,都会吓得爬到它面前,俯首贴耳;只好任他选来充饥。后来,这畜生下山来吃人了,当地居民深受其害,惊恐万状。

      幸得黄帝手下的主将叫风侯,他得悉此事之后,便带领各族酋长到峨眉山围歼这只“龙猿”。但是,把它包围之后,无法近它之身,枪刺不到,刀劈不着。

      凤侯就想到,狼的牙齿有毒,便把狼牙装在细竹竿上,攀上竹弓射去。因为狼牙有毒,射中之后伤口溃烂。畜生不懂,拚命抓搔伤口,越抓越烂,不久,这“龙猿”就烂死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猎兽的武器用于战争。几经改进,成了现在这样的弓箭。虽则箭簇早已都用钢铁打成了,但后人为了纪念凤侯,因此,仍旧把箭称为狼牙——这便是狼牙的来历。

      鲁肃想,这种古里古董的事情你都知道,虽然能把弓箭的来历讲得头头是道,却是不懂得狼牙如何造法,这有什么用呢?

      “足见军师博古通今,下官佩服。然而如今十万狼牙从何而来?”

      孔明想,你记性真好,就是忘不了这十万支箭。眼前我刚讲完这个故事,你马上又问它了。只得安慰他:“请大夫放心便了,亮自有道理。”

      “军师虽则神通广大,然而三天之内怎能造就十万狼牙,倒不如让下官与你同去恳求都督,请他宽限数天。军师看来怎样?”

      孔明摇摇头说:“军令状已立,不可更改。大丈夫言出如山,岂可出尔反尔?况且都督与我有隙,屡屡害我性命,此番他得此良机,怎肯将我放过?倘若前去恳求,反要被他奚落一场。常言道,士可杀而不可辱。与其低三下四苦苦哀求,不如仰天大笑,引颈受戮。再则,纵然都督宽限数日,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

      “那末,可要今宵立即动工?”

      “越发多此一举。一夜之间能造多少狼牙?大丈夫光明磊落,说定从来朝算起,今宵决不偷偷开工。事已至此,何必忙在一时?明日赶早些就是了。”

      “既然如此,下官告退了。”

      鲁肃摆渡上岸,到都督寝帐见周瑜:“都督,下官来了。”

      “子敬,适才你往哪里去的?”

      “军师船上。”

      “讲些什么?”

      “下官问他为何要说三天为期,他说乃是下官所讲。”

      “你当时可曾发过一言啊?”

      “下官虽未说话,然而向他比了三个手指。”

      周瑜说,你看,你好心指点于他,他现在反咬你一口,这种朋友岂能交结!“后来怎样?”

      鲁肃想,后来我想了两条计,他都没有采纳。这一点我不能告诉你了。虽则我是心直口快,毕竟不是傻瓜。

      所以,鲁肃顿了一顿,反问道:“都督,你可知晓,弓箭乃是何人所创?”

      周瑜想,这个问题倒是个冷门,我也不知道。回答说:“本督不知。”

      “你且听了,箭乃是凤侯所创……”如此这般,把孔明讲的故事贩卖了一遍。

      “莫非诸葛亮讲与你听的?”

      “正是军师所讲。”

      周瑜想,诸葛亮这个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晓得。就因为他的本事太大了,所以我要趁早除掉他。问道:“你们还讲了些什么?”

      “下官请他前来恳求都督宽限数日,并叫他今宵开工。”

      “他便怎样?”

      “他说,军令状已立,不可更改,早开工一宵也无济于事。”

      周瑜想,诸葛亮聪明的,知道我不会宽限日期的,所以免开尊口,不来讨这个没趣。

      周瑜把军令状拿出来看看:哼哼!这只老虎已经跌进了我的陷阱,三天时间快得很,只等初八早上拿他的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书连载:《闲话三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