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5个局限性信念
1、有钱就变坏
2、钱很脏,不干净
3、你的钱就是我的钱
4、钱是万能的
5、钱很难赚
在逛商场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在儿童玩具区,会发现撒泼的孩子,哭喊的,躺在地上打滚的,抱着家长的腿苦苦哀求的,他们往往为了得到什么呢?就是某一件塑料玩具,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的应对措施是怎样的呢?坦白的讲,其实少数的家长能够耐心地向孩子说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般分两种:1.恼羞成怒,比孩子更狠,啪的一巴掌落的孩子的身上,全靠武力取得胜利。2.无可奈何,干巴巴的说”不买,家里还有,买回去也是浪费“,等等说边拉孩子强行的离开。其实呢家长们忽略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在孩子无法战胜物欲,也不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以及消费水平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压制或者无视,而是正确的金钱教育。可是家长大都缺乏金钱方面的知识,对金钱教育的意识也非常淡薄,那么为什么要跟孩子做金钱教育呢,大家都知道犹太人都很富有,终其一生,犹太人从小就对孩子灌输一种理性的金钱观,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衣食住行都依附着金钱来完成的。孩子就像成年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当中会反复经历由金钱带来的冲突,会体验到各种跟钱有关的事件和情绪,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幸福。就像现在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年轻人,明明工作很久了,工资收入也不错,基于中上游的水平,但钱包里面始终是空空如也,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不懂得理财的知识,更不会平衡欲望和收入的比例,到头来,成家立业却没有留下一丁点积蓄。在我们国家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几乎是空白,不论是来自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家长都没有很好的去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对孩子们的金钱观是什么,无非就是空乏的几句话:“你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就能够赚大钱”。就是没办法去看透问题的本质,去明白金钱跟人生的关系,去明白管理金钱跟管理自己的人生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的。
那么关于金钱,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家长要起清晰的知道和反省我们自己的金钱观是什么?我们现在的精神状态是怎么样的?只有尽快的理清好自己的金钱状况、信念和观念,我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不然的话,那都是白搭。那么我们家长要理清什么样的观念才能去教育小孩呢?其实我们很多家长道理比老师还懂,比如说都知道钱很重要,就是喜欢乱花钱,赚八百花一千,都知道理财很重要,就是不愿意去搞投资,全部花光光,有些人确实非常的节俭,就算有钱了也不花,全都积攒在身上,还有些人总认为天下有馅饼掉,有些人认为赚钱很难很难比要他命还难,所以他总是赚不到钱,还有些人认为赚钱很容易,轻轻松松一年上几百万就到手了。人这么多的压力、焦虑、痛苦、伤心、烦恼就来源于两大问题:钱和情。百分之八十的痛苦跟钱有关,百分之二十的痛苦来于情,也就是亲密关系。所以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是影响到人百分之八十的幸福。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只是去解决没有钱的表面现象,去找赚钱的方法,找新的赚钱的路子,却总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一个人的富裕与否到底是有什么决定的呢?
为什么有些人偶尔发了一笔大财,也很容易丢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他们家的祖宗没有保佑吗,都不是。每个人现在的金钱状况都是受他潜意识当中儿童时期所受到的金钱信念有直接的关联,具体的说,是儿童时期在家庭当中受到了一些关于金钱限制性的信念,严重影响到成年以后的行为。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和觉察到这些信念对自己和孩子的影响,从而打断这些轮回,让自己和孩子能够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金钱就是我们信念创造出来的结果,我们不要把这些局限性的信念传递下去。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金钱五个局限性的信念对我们生命的深刻的影响。请注意我们的信念创造了我们的世界。1.有钱就变坏,有钱人都不是好人,钱多不是好事,你有钱就了不起啊,钱是一张纸而已,这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是好人,所以我就不能拥有很多钱,同时认为有钱人不好,极度的排斥钱,有钱就花光,如果不花光的话,潜意识当中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充满了负罪感,缺乏对钱的尊重,所以钱也不尊重你,钱就不跟你往来。2.钱很脏不干净有很多细菌,摸了钱之后一定要洗手。这是很多知识分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灌输的信念,这样会让孩子潜意识当中认为钱是肮脏的,拥有金钱为让自己变得很脏,因此要不断的去给自己进行清洗。钱给自己带来这么多麻烦,每次都要洗手,每次都要不断的去清除,所以干脆我不要钱了。3.很多女性虽然出嫁独立成家,但原生家庭总是对她纠缠不清,老家建房子找她要钱,弟弟工作了找她要钱,老爸老妈需要每个月给钱,而且要求不少,弄得很多女性心力交瘁、非常的痛苦,这就是典型的家长跟自己没有自我界限的概念,家长的自我价值严重偏低,把女儿当作私有财产高度物化亲情,把幸福都依托在女儿的身上,认为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还是我的钱。一旦这样的信念植入到孩子的头脑当中,孩子就给活得非常的压抑,就像一个人背着两个家庭,导致夫妻双方经常发生矛盾吵架都很不快乐,一个沉重的十字架背在身上很难幸福。4.有些家庭常年处于经济困难的状态就会有意无意地跟孩子透露自己对金钱浮现的崇拜,甚至经常跟孩子讲钱是万能的,有钱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还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孩子高度的物化,以为有钱就能搞一切。成年之后,沉迷于物质,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金钱,获取的过程当中伤痕累累,获取之后发现金钱并不一定能够搞定一切,价值观轰然坍塌,在怀疑人生当中度过一天又一天。5.也有一些家庭由于没有太多赚钱的方法,长期处于一个出卖体力挣钱的状态,总是无意地向孩子抱怨钱好难赚啊,你要省点花呀,没钱怎么办呢,会饿死的呀,那这钱都花到哪里去啊,怎么永远都不够用啊,对金钱充满了强烈的匮乏感和恐惧
金钱匮乏感对人生的深刻影响。
有一位朋友十几岁的时候跟妈妈聊天,说起自己的梦想,妈妈突然打断他“你想那么远干嘛呢,长大之后,你先跟爸爸妈妈弄个大房子吧,你看家里的房子多破啊,我们家里的人都被别人看不起”。当时他非常的震惊,他以前不觉得自己的房子破啊,也不觉得家里很穷啊,但从那以后啊,他对金钱有了一种恐惧和饥渴。成年之后他努力赚钱,在老家帮父母买了大房子,但是对钱的匮乏感和恐惧却一直存在,他身上只要少于一百块钱,他就坐立不安。我们大部分人对钱都有恐惧,富裕的家庭父母对孩子会有一种担心,怕孩子乱花钱,就对孩子哭穷。因为中国人经历了几辈子的贫穷,那个匮乏感会一代代相传。所谓有钱人按照我们社会的观念来看就是拥有很多金钱的数量,但从本质上来讲,你不觉得缺就是有钱,就是富足,所以你有再多的钱,如果感到缺钱,那就是匮乏。(你不觉得缺就是富足)
生命的本身是没有匮乏感的。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家只有九平方他也觉得很大,直到有一天别人告诉他你家的房子太小了,那么对于一个亿万富翁的孩子出生了,和一个贫穷之家的孩子出生了,他们的哭声和笑容也是一样的自然。小婴儿不会觉得自己在穷人家里就更苦,也不会觉得出生在富贵家庭就更有优越感,直到社会的眼光渗进来,这个孩子才开始有分别心。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幸福,首先尽量不要把对金钱的恐惧和匮乏感传递给孩子,我们要对恐惧和匮乏有直觉,不要用匮乏的思维去评判就行了。
如何进行金钱教育?
第一步,让孩子对金钱有主权感。什么叫金钱自主权?那就是我拥有钱,这是金钱教育最基本的一点。如果孩子对钱有自主权的话,就能够自由的去体验花钱。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自主权,压岁钱也都收上来,零花钱全凭自己的心情。那么孩子没有稳定的对金钱的主权,那么他对金钱的概念也就发展不起来。很多人成年之后对金钱都没有概念,像有些月光族,一个月五千块也是月光,一个月收入两万也是月光。上了大学之后也不知道怎样用钱,因为他对钱没有任何概念。生活当中很多夫妻为了钱而吵架,绝大部分是为了怎样花钱而吵架,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体验过怎样去用钱。长大之后两个人都想体验对于金钱的自主感,通过对钱的掌控来获得安全感。所以作为家长从小就应当锻炼孩子经济独立的品格,让孩子去支配自己的金钱。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小金库,从小就对孩子开始一点一滴的金钱式的引导,循序渐进,缓慢地渗透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观念以及管理金钱的能力。
第二步,要告诉孩子钱可以用来表达爱,也可以用来表达恶,金钱是流通的,从本质上来讲,我们对金钱并不能够拥有,只能使用,如同我们在河里洗澡,你能说你拥有这条河流吗,你能说拥有河里的水吗?不能!它每时每刻都在流动,金钱也是这样,不论是存起来还是花掉,钱只是在你使用的那一刻是属于你的,同时钱是用来爱的,用来爱人,用来自爱。当今社会上流行对钱的感觉,常常跟爱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用钱来代表身份,给生命贴标签将人分为富人和穷人,突出人跟人之间的差别,这都不是爱;比如说把金钱当作成功,用来代表个人价值,这也不是爱。因为恐惧、争夺、占有金钱、坑蒙拐骗、剥削、压迫等等,都不是爱。凡是处于这几种对金钱的状态当中,都不会因为金钱而快乐,只会因为金钱而害怕,害怕别人给自己争,所以我们要用钱来去爱,它就可以变成爱,它也可以体现出爱。如果说我们用钱去做恶,花钱去雇人杀人,行贿诈骗,那么它就可以很恶。金钱其实什么都不是,全在于你怎样用它。我们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很好,这个是自爱。我们用钱去体谅别人、帮助别人、支持别人这个就是用钱来爱人。如果说你愿意为自己或者爱的人花很多钱,来付出和表达你的爱意,那么这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平时花钱买礼物犒劳自己,对朋友表达心意,那这个也很好,重要的是要用钱来表达爱。
第三步、避免对孩子进行太多限制性语言的灌输
1、我们买不起
比如说八岁的小明跟妈妈去商店。在玩具柜的面前,小明看着那个变形金刚停下了脚步。妈妈看到了就对小明说“那么贵的玩具啊,我们家可买不起哈”,拉着小明就走。小明妈妈的这句话的潜台词,让孩子很费解“是今天买不起嘞?还是永远买不起勒?”,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配得感。小明的妈妈完全可以列出一个每月开支计划,哪怕是比较粗略地帮助孩子清楚的明白愿望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比用买不起来搪塞更有说服力,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善于察言观色,通过父母的解释会放弃,所以对孩子进行金钱和责任方面的教育永远都不会早。平时呢,我们一家人要坐在一起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列出来,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然后每个月划出一笔钱,轮流帮助大家实现愿望。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而等待将会增加得到心仪礼物时候的兴奋感。
2、要啥只管说
有些爸爸妈妈平时很少陪孩子,为了弥补孩子,带孩子逛商店买玩具的时候会对孩子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对妈妈说,只管对爸爸讲”。这肯定是要宠坏孩子的,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孩子觉得钱总是会有的,价格从来都不是问题,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那么孩子以后在他的人生经历当中,很难获得前进的动力,当父母偶尔对孩子的要求说不的时候,孩子就不能接受了。其实花钱跟爱孩子是不能划等号的。父母最好不要随便送孩子礼物,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也要事先约定好只买购物单上列出的东西,孩子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哭会闹,但大多数孩子的适应过程,都比我们父母想象中要快得多。
第四步、家长要有意识去觉察自己的金钱使用上的形为模式
1、一味地让孩子受金钱的驱使
孩子缺乏合理而适度的消费观念,就像刚才说的,有的孩子一出门就想向父母要钱买东西,包括玩具食品,甚至看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拒绝了就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有的妈妈说“我真是怕了我儿子了,他经常问我要钱去买他想要买的东西。有时候我这根本就不想带他去商店、去超市,因为他总是不断的要买东西,一旦得不到就在地上打滚”,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不停的要买东西,让父母觉得很为难,有的妈妈甚至这样说了“不是我舍不得买东西,不是我舍不得花钱,而是怕养成不好的习惯”。人的欲望总是远远超过需要,只是一味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就算是有再多的金钱也不会够用。我们做父母的不防倒退几年思考一下,我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经常会带一些礼物回家是不是?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我们做父母的外出归来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帮孩子带一些小礼物,有时候是一个气球,有时候是一包饼干,总之孩子拿着礼物会很高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长此以往以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思维:认为父母送给他的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索要礼物也是理所当然的,必须要得到满足的。还有些时候父母为了平息孩子的哭闹,或者说不耐烦孩子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而满足孩子的欲望,这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小时候要一块糖,长大之后要衣服、手机、计算机、车子、房子,还有更多的东西,所以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准备好;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给你买,但是如果你用哭闹或者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有些家庭毫无节制地让孩子花钱,最后无法满足孩子对金钱日益增长的欲望。出现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生活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十分溺爱孩子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面,孩子无度的花钱反而让家长十分的欣慰,认为孩子该享的福都享了,童年生活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事实上这种做法,忽视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合理地使用金钱以及锻炼孩子获取金钱的本领,到头来家长辛辛苦苦积累的家业,很可能全部败在孩子的手上。
2、 让孩子害怕和远离金钱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的苛刻,严格控制孩子花钱使孩子没有一丝一毫自由的空间,这样势必将孩子跟周围正常的生活圈、交际圈隔离开来,孩子会感到孤独、压抑、苦闷,生活当中一些孩子离家出走,做出一些荒唐的举动,跟家长这种严厉的家教方式是不无关系的,这样他们长大之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将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手里面缺钱而走向歪门邪道,其原因之一就是家长不给孩子花钱或者说过分的限制孩子花钱,这样的做法往往导致孩子对金钱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的欲望。在无法或者很难从家长手中得到想要的零花钱的情况之下,孩子可能试着采取小拿小摸或者欺骗的手段去获得,这次小小的成功或许还会给他带来无比的快感。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的话,这种情况极可能由小时偷针演变为长大偷金的局面。
第五步、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
1、让孩子学会花钱、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家长们常常担心孩子在独立花钱的时候,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影响到身心健康,其实啊,我们家长可以利用一切的机会来引导孩子到生活当中去辨别、去分析,比如说电视、广播、报刊里面经常会被一些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这个时候可以叫孩子一起来看,让孩子对假冒伪劣产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有意识的避免。那么怎样教孩子辨别呢,可以告诉孩子一般选择什么样的购物场所才能够买到放心的商品。购买的时候,怎样注意商品的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保质期、条形码也是防伪标志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具备了一定的辨识能力,当他独立花钱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用上这些知识。至于家长担心孩子在用钱的卫生习惯的问题,也可让她在生活当中去学习和体验。家长只要告诉孩子钱币在属于万千的人群当中流通,会携带各种病菌病毒就OK啦,不是说不断的去强调它那样会给孩子形成限制性的信念。只要我们自己去做,带着孩子在使用钱币之后每次都认真的清洗双手,这样的良好的习惯会在孩子身上逐渐的养成。
2、让孩子体验花钱、掌握使用技能
学会花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掌握使用的过程,教孩子学会花钱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所给的数额要比孩子所需要的数额稍低一点点,而且要定期发放。这种做法是为了将来,他们成年之后能适应定期理性的生活,养成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生活习惯。比如说七八岁的孩子,可以每周给他十块钱零花钱,孩子觉得不够用,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如果说有剩下的就让他自己存起来,这样让孩子感到愿望不能满足的时候,体会到钱不能乱花了,省着点花,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得考虑清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动脑筋少花钱多办事。有时候为了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而价格非常贵的东西,他就不得不控制一下自己的冲动,努力的存钱,耐心的等待。当她如愿以偿的时候那份欣喜的感觉、那份激动将会在孩子心中久久回荡。慢慢的时间一久孩子就掌握了许多用钱的技巧,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用钱习惯。
3、让孩子提高觉悟、培养高尚品质
学习花钱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现在社会强调人跟人之间的互助协作、呼唤人跟人之间的互相关爱。那么父母在指导孩子花钱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将这些思想传播给孩子。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让孩子知道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因为地震、疾病、祸害、失业等等原因正在忍受着贫穷的折磨,有些孩子还面临着失学。这些弱势群体正期待着社会各方人士去关心和帮助,当孩子为此动情的时候再引导他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拿出一部分零花钱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支助一定的对象或者参与到社会的公益事业当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节假日当中给孩子找打工和摆地摊、发传单的机会,其目的就是在培养孩子养成自力更生、勤劳的好习惯。大家请注意!关于常规的家务劳动,比如说洗碗,倒垃圾等等是不能使用给钱奖励的方式,那样会陷入到条件交换。在家里面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在享受吃喝的同时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些家务活,是无条件要做的。我们国家大多数家里的日常生活当中,孩子付出劳动的机会是很少的,甚至是没有的。他们向父母索取的钱财,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多,并把从父母那里索取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啃老族。要让孩子参与到父母艰辛劳作的过程,了解父母挣钱的历程,明确金钱的来之不易,是需要通过留下艰辛的汗水而换来的。从而激发孩子刻苦学习,努力向上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从而懂得怎样立足社会,学会生存,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和决心,这就是金钱教育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