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47·无休止的内心争执(3)】

【《奇特的一生》·Day47·无休止的内心争执(3)】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20日。

一、原文:

P166

占星术吸引住了开普勒,那又算得了什么呢?难道碍着他了吗?什么是主要的,什么又是多余的?该由谁来对此做出判断?譬如,瓦格纳 42 把自己的诗篇看得比自己的乐曲还重。如果他是正确的,写诗确实帮助他去作曲,因而他把诗篇看成是比一切都珍贵的东西……那又能怎么样呢?如果驰心旁骛对柳比歇夫有帮助……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1965年,他忙于研究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他照了几十张、几百张花纹的相片,最终写成了《论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一文。

这一条小品文式的标题丝毫没有使他感到不好意思,虽然这是讥笑他再好不过的口实——瞧,有一位退休的教授想从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中汲取学术思想啦!

从这众所周知的现象中还能搞出什么新名堂来呢?谁没有欣赏过严寒在玻璃窗上画出来的毛茸茸的灌木丛?哪个人都能发现这些图画同植物、蕨类、树叶和木本类植物有着出奇的相似之处。

问题在于这种花纹和人们对这种花纹的诧异已历时几百年,观察的次数不下于亿万次,因而不见得还能在这方面发现什么新的东西。但是在一个美妙的冬日,有一个人以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未这么观察过的角度来观察玻璃窗上的这些花纹,他并不是发现了相似,而是发现了相似的规律性。他至多只向前多迈了一步,从大家看过后满意地停下来的地方向前多迈了一步。相似的规律性,也就是自然体系中结构和协调的普遍规律,现在完全可以用数学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了。柳比歇夫著作的研究者之一,尤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施列捷尔写道,在这篇文章中,柳比歇夫提出了科学中两个新的部类:相似理论和“不占空间的对称式”的理论。玻璃窗上的花纹突然出人意料地补充了柳比歇夫所描绘的世界。为了描绘这个世界,他到处收集材料,从最普通和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收集材料,他终于获得了新的和更为深刻的理解——于是平凡变成了神奇。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二、我的阅读日志:

【原文图解】


图片发自App



【复述】

来来来,我再给你讲讲柳翁发现的源泉。

柳翁有时会控制不住的走在岔道上,并且还越走越远,这个影响他的工作么?甚至他还会搞一些非常常见事物的研究,会不会被大家讥笑不符合他的身份和研究方向?

片段举了一个柳翁在1965年的研究玻璃窗上寒气冻结的花纹来做案例。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事情,有多少人做过这样的观察?非常多,甚至还有人也做过研究,那么柳翁还有研究的必要和对个人事业有帮助么?文章说柳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相似的规律性,从而提出了科学中两个新的部类:相似理论和“不占空间的对称式”的理论。柳翁从这个最不起眼的日常现象研究中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是不是听完柳翁的事迹,你会想到,其实你把稀松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致也会有所发现。也许不用极致。我再给你讲讲生活中的案例。有人爱好做饭,开了自己的公号分享做菜,并且实现了财务自由,因为我就有关注这样的一个公号。其实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处于浅尝则止的状态,或者上手会了就好。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

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身边事物都保有一种研究的心态,不要认为它和你的目标毫无关系就视而不见。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我的一点启发:

瓦格纳是个作曲家,但他本人看待诗篇比作曲重要。外界评价和你内心评价的不一致时,你怎么判断?还有我想瓦格纳是想成为一个诗人的,但偏偏成不了诗人,只好做一个作曲家里做诗最好的。哈哈。

我还有一个启发就是每个人其实在用自己的同一种模式解构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柳翁用数学来结构时间,其实也用了数学方法来结构窗花,他的最终目标其实也和数学有很大的关系。瓦格纳用作曲的形式结构诗歌,所以写诗能帮助他作曲。

【今日作业记录】

1.图解:10分

30分,7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特的一生》·Day47·无休止的内心争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