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概念挑战第69天:惯性

1000天概念挑战: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事实上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思考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每天打磨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是第69天。


我为什么想要打磨“惯性”这个概念?

之前我们曾经打磨过“习惯”的概念,它与惯性类似,但惯性的包含范围要更广,因为先有惯性,才会有习惯,并且不是所有的惯性都可以转化为习惯。这几天深感惯性力量的强大,就此打磨一下。


什么是“惯性”?

百科上的定义为: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


惯性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有多大呢?

任何事只要你重复足够多次,就会形成对你有控制作用的惯性。你会形成一种几乎要永远做下去的强烈倾向。

在这种巨大的惯性当中,时间不可避免地被扭曲了,所以在我们的感知当中,转瞬即逝。

甚至可以说,惯性,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短暂。


怎么分辨好的惯性与坏的惯性?

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区分这个惯性是增长型的,还是非增长型的。分别举个例子吧,努力工作,增加经验就是增长型的,赌博耍钱,迷恋彩票就是非增长型的。

好的惯性让你按“较高层次的你”的意愿行事,而坏的惯性是由“较低层次的你”控制的,它时刻阻碍你实现“较高层次的你”的想法。


被不良惯性支配的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平时日子一直都是这样过,我们就假定日子永远都这样过。哪怕看到不正常的事儿,心里也总想给它一个正常化的解释。很多人每天都是靠着惯性生活,吃差不多的饭菜、做差不多的工作、过差不多的生活,没有一点波澜。很多人的不快乐,都是因为在不断重复着昨日的生活,靠着惯性过活。这样的日子,真的有持续下去的必要吗?如果能选择没有痛苦的死去,多少人会动心呢?

小孩子之所以能有更多的快乐,完全是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样。他们总是愿意去探索一些未知,在不断扩大舒适圈中寻找到快乐。而大人则不一样,大人更习惯的是活在舒适圈里,能把一年过成一天。

如果一个成年人,想要跟小孩子一般,拥有更多的快乐,那么就得有敢于走出舒适圈的勇气,有不依靠惯性活着的决心。

也许,是逼着自己爬出温暖的被窝,去冷清的街道跑上10公里,但是在做的时候,运动带给你的多巴胺远比游戏、抖音保持得更久。

也许,是逼着自己卸载抖音、吃鸡,去啃一本大部头。当你读完后,你会发现,这种清醒的幸福感,是抖音、吃鸡永远给不了的。


怎样将好的惯性变成习惯?

首先,启动惯性要设置行动触发扳机,这种触发机制就是:“一旦。。。就立刻”。例如一旦闲下来,就立刻阅读。一旦穿上运动鞋,就立刻跑步。当人们设定了触发扳机时,就“把行为控制权交给了环境”,行动触发扳机可以避免目标受到各类诱惑、坏习惯和其它目标的干扰。目标越是艰巨,行动触发扳机就越是有效。

其次:要让惯性持续下去,秘密在于强化。人对一项事物接触的时间越长,就会越喜欢。比如埃菲尔铁塔落成时,巴黎人对其恨之入骨。但是现在成为城市象征。这是单纯曝光效应。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即使一开始不受欢迎乃至遭到排斥的陌生改变,最后都会随着人们日渐习惯而被接受和喜爱。

在转变的起步阶段,惯性或许是一种难以克服的阻力,但只要过了某个转折点,惯性反而会从阻力变成动力。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跑步了,经常跑步的人都有一种体验:五公里以下,要用意志跑下去。五公里以上,要用意志停下来。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原先的思考。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想清楚做明白的人,相互之间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的。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有想打磨的概念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0天概念挑战第69天: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