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今天,无意间刷到一个视频,一对父女的对话,引发的沉思:下一辈人看上一辈,比上一辈看下一辈,看得更清楚。
视频里,爸爸责怪妈妈太不小心弄丢了手机,女儿却一心思呵护妈妈。
女儿对父亲喊道:“别说我妈行不行?”
父亲:“那你妈把手机丢了。”
女儿霸气回应:“手机丢了就丢了嘛。”
父亲有点语塞:“你,你掏钱买的?”
谁知下一秒女儿的回应,直接让父亲哭笑不得,女儿说:“你,你,你的口水吐我脸上了。”
那一刻,爸爸妈妈再生气,都能抛之脑后,被孩子逗笑了。
是啊,手机丢了就丢了吧,人没丢就好,孩子从小就知道,没有什么比人重要,妈妈最重要。
爸爸还没孩子看得明白,人比身外之物重要。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到易中天和李蕾的一场访谈对话。
李蕾:“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是为你好。”
易中天在李蕾每说一句,都表示赞同,可有个“但是”等着:“但是TA不知道,孩子和学生的直觉比你好。”
“你吃盐吃多了,过桥过多了,脑袋里装了很多的教条。我跟你说实话,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下一辈看上一辈,绝对比上一辈看下一辈看得清楚。”
这是易中天给大家的忠告,他很清楚自己女儿看他,比他看女儿更清楚;他看他爸,就比他爸看他清楚。
易中天说:“我爸根本看不懂我。”
话很拗口,可能很多人一下子很难接受这样的观点,但是孩子的路还是要自己走,你光告诉孩子路要这样迈开腿走,你没让TA下地怎么走,哪怕摔跤,也是成长的过程。
在电视剧《涉外保姆》里,有个中国大姐,在外国家庭里当保姆,第一次给孩子做早饭,把牛奶热了,端到孩子面前,孩子摸一下,发现是热的,便用英文对保姆说:“为什么牛奶是热的?”
孩子妈妈会中文,便问保姆:“你煮的牛奶吗?”
保姆承认,并表示道歉,不太清楚她们的生活习惯。
这时孩子说:“真愚蠢。”
孩子妈妈连忙解释,“不是的,也许中国人习惯喝热的,简(保姆)以为我们也一样,让简再给你倒一杯就是了。”
孩子妈妈对简的失误表示理解,并跟她说:“我们习惯喝冷的,哪怕很冷的天。”
包括后面的这个孩子在马路边玩球,也把简吓得不轻,她没办法说动孩子,便找孩子妈妈。
孩子妈妈表示,东方女人心特好,很有爱,但是很喜欢说“不”,这会让孩子错以为他们不行。
简担心地说:“那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妈妈表示,她跟孩子说过,看孩子一直都只是在路边玩,说明他懂了。
这个确实危险,个人也表示不赞成,或者大人在一旁看着才行。
孩子在墙上画画,保姆也会制止,相信很多家长也干过这事儿。
所以保姆也很疑惑:“难道孩子做得不对,也不能说不吗?”
接下来妈妈说的这段话,让很多家长值得反思:“墙弄脏了可以洗,洗不掉,还可以重新刷。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需要被保护的,这个在人的一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你可以跟孩子沟通:“孩子,你画得非常好,甚至可以成为像毕加索和梵高那样的艺术家,但是我们画在墙上取不下来,现在你去用纸来画,我们把墙上的画擦掉可以吗?”
这位妈妈在孩子犯错时,及时纠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
这个太太是真的好,她不光会跟孩子讲道理,还会跟家里的保姆解释,她为什么这么做。
中外教育方式不同,适当地释放孩子的天性很重要,中国的父母需要学习这一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不是输入。有些东西是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比如过斑马线,那是交通规则,至于孩子在人行道上,是蹦还是跳,或者摔跤,那是TA自己的事儿。
易老师说的是给后辈树立榜样,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至于技能方面的东西,他自己可以学。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直觉和认知,远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强。
当然,教育既有言传亦有身教,这两个是同等重要的,自古都是如此。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