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聊聊“定位”这件事!

今天听了一节关于品牌定位的课程内容,对于定位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它重于泰山,有人觉得它轻如鸿毛!但其实,就“定位”这件事来说,可大可小。就好像武侠小说中的厉害武功,同样的降龙十八掌,不同段位的人打出来效果有天渊之别。显然,除了要了解招式,还需要修炼内力,也就是说,不是你知道了定位的步骤,就能给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或者说一个品牌,做好定位。

从现实角度来看,不管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企业,定位都是必须要做的。首先一个原因是,咱们这个时代的这波消费者,跟几十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都太不一样了。大家买东西的时候不再仅限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开始追求更高的心理层面的需求,甚至是认同感。


比如配置相当的两款车,奔驰要贵得多,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买奔驰。难道你能说,这些人傻,不知道其他品牌配置相当的车,能给自己省不少钱吗?当然不能,那他为什么还要买奔驰呢?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奔驰”除了是一个品牌,还附带一种身份认同。成功人士都开奔驰的,我希望大家认为我也是个成功人士,所以我要买奔驰,要买奔驰,买奔驰……

买奢侈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同一只牛身上剥下来的皮,一个做了LV的包,一个做了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包,前者比后者能贵几十倍,同样的包,同样的功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品牌,这时候品牌就是一种尊贵的象征。

除了各行各业品牌、品类的大扩张之外,同样的趋势还体现在传播渠道上面。

二十年前,大家主要看的无外乎是电视台的十几、二十个频道,还有一些传统的纸质媒体。媒体渠道少,看得人又多,所以当时管记者叫"无冕之王”,因为影响力大,一听谁做了记者,感觉那就了不得了。

但是现在,光电视就有500多个频道,更不要提微博、微信、知乎、豆瓣、b站、直播等等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每一种传播渠道除了传递内容信息外,还可以传递广告信息,毕竟广告也是一种内容。这种现象看起来很美好,其实站在品牌角度上来看,带来的挑战却严峻得多

同样的渠道,这么多冠名商,你看完也不能记住所有广告商的名字和广告词。为什么有的你能记住,有的记不住呢?品牌是如何触动目标消费人群的?所以这时候需要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做出来准确的传播内容,抓住准确的人群,否则就算被最红的传播渠道曝光,很多人还是记不住你。

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呢?你一说自己是做“新媒体”的,“你是做啥的?”基本全是一脸懵……

最后说到头部效应,这是显而易见的,行业老大给人的是标杆印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比如一说到插座大多数人会想到“公牛”,而公牛也对自己有一个相当准确的定位——“插座领导者”。所以,课程中提到的三点都是影响定位重要的因素。

(1)消费者的选择傲慢

(2)信息超载和广告爆炸

(3)第一印象的魔咒


虽然大部分观点我是认同的,但很多内容,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探讨一下:

(1)高层需求要建立在低层需求的基础上,即功能是品味、地位象征的前提

课程中老师说现如今人们不再局限于对物质需求的追求上,而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时候追求更高层需求的满足。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大多数都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才去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所以不能忽视基本需求。

对于产品,如果基本功能无法满足人们,即使镶金边也是没用的!比如一口锅,锅底花纹精雕细琢,但就是不能做到,你觉得这样的锅还有用嘛?

(2)定位离不开人

作为分析定位的课程,竟然没有说到用户,这就普通听歌没有声音一样!

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用户都是核心,抓住用户,找准用户都应该是品牌定位过程的重中之重。比如小米最初的定位是“为发烧而生”,这是因为它是源自手机发烧友的一款手机,而也正是“米粉”才成就了今天的小米!

所以,在给品牌、产品定位时,一定不要脱离用户,甚至可以从用户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3)不能用大品牌以偏概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很多时候课程中都爱举极端的大品牌案例,但对于一些小品牌其实并不适用。比如我们公司是做电商的,起初也是奔着做成“品牌”去的,但在没有销量、没有利润的初期,品牌其实真的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公司连生存都无法生存下去,何谈品牌呢!家居行业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纳川”,他们的产品真的做的很有质感,也够品牌,但它们的产品大多流产了!

所以,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为了定位而定位!


听完课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主要是想激发自己发散性思考。


我是白羊羊,喜欢读书、分享,感谢相遇!

6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一起聊聊“定位”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