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集结号》

    晚上打开电视,按到战争片的栏目,翻来翻去,也没看到一部比较好看的片子,就按开《集结号》重看了一遍。这十多年来看过的国产战争片中,唯独对《集结号》情有独钟,虽然看过许多次,每一遍观看,眼眶都会湿润。

    为什么喜欢《集结号》?首先感到逼真。影片真实再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了那场战争、血与火的战场。无论是战斗情形,还是战术、技术的体现,包括每个人的真实情感,我觉得比较贴近真实。

    但是,仅仅逼真还是不够的,逼真的电影很多。我觉得《集结号》这部影片,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深刻内涵,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牺牲奉献的故事。在描述一段重大历史史实的同时,让我们从影片那纷纭繁杂、恢宏壮丽的历史场景中,读懂了牺牲、奉献的真实含义,领悟了理想、信念的真谛与力量。

                            一

    团长刘泽水单独给九连连长谷子地下达战斗任务,九连在一场阻击战中单独坚守一个阵地,坚守到团里吹集结号时撤离。这个阵地本来是二营二个连队坚守的,由于全团任务扩大了,所以把二营调到其他地方,仅由谷子地率全连坚守。九连刚刚打完了一场攻坚战斗,伤亡惨重,仅剩47名官兵,还不到原来的一半,未得到兵员的补充,谷子地因为违反战场纪律刚刚蹲了三天禁闭出来。

    久经战火考验的谷子地并未讨价还价,虽然向团长提出要补充兵员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但是想要得到的枪支弹药、炸药都得到了补充,而且还要到一位因畏战而关禁闭的知识分子担任代理指导员,谷子地接受了任务。

    刚刚经历一场残酷战斗,仅短暂休整了几天的九连,连夜赶到既设阵地。战场是一片开阔地,依托汶河河谷和两边的山地,地形略高于敌人进攻方向,与左右邻部队没有衔接,仅剩一小半人员的九连要单独防守这块阵地。

    阵地后方是一个废弃的窑场,正好作为弹药储存点和人员掩蔽部。九连一赶到,就紧张的整修工事、配置轻重火力,并把带来的大量弹药、炸药储存在窑场里。

    战斗很快打响了,随着猛烈的炮火准备,前沿阵地落下雨点般的炮弹,当炮火延伸后,敌人的步兵在坦克的引导下发起了冲击。九连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直坚守到下午,已经超过团长下达命令时提出要坚守到中午12点的时间要求,但是团长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听到集结号才能撤。

    当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九连阵地上仅剩十几个能动的了。连长谷子地的耳朵已经被炮声震得基本上聋了,一排长焦大棚告诉他,刚才有听到后方吹集结号,谷子地怀疑的问其他战士,每个人都躲开他的目光。焦大棚急了,大声喊道:“连长,你赶紧带剩下的弟兄们撤下去吧!为我们老九连保留一点老底。”

    谷子地下定决心,不听到集结号不撤退!敌人又一次展开进攻,在一阵激烈的厮杀之后,九连剩余的官兵已经全部牺牲,为了不让战友的遗体落入敌人之手,代理指导员王金存引爆了安放烈士遗体的窑场,自己也壮烈牺牲。谷子地向敌坦克发射了最后一发炮弹,自己也被敌人的炮弹炸成重伤……


    故事的场景继续往下继续,又经过解放战争的各场战役、抗美援朝后,眼睛近乎失明的荣誉军人谷子地返回了当年战斗过的汶河战场。老部队找不到了,他意外的邂逅代理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才知道他牺牲的四十几位战友全部成了失踪军人。找不到老部队,又找不到战友们的遗骨,就无法证明这些战友是壮烈牺牲的英雄。

    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当年的司号员兼团长警卫员小梁子,也知道团长刘泽水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牺牲了。在团长的墓前,谷子地告诉小梁子,当年自己耳朵被震聋,没有听到集结号,没有把连队剩余的战友带回来。小梁子却告诉他,当年压根就没有吹集结号,因为部队接到命令紧急撤离,如果把九连撤下去,敌人可能会紧紧追击,把大部队咬死。

    谷子地怒不可遏:“你们怕咬死?我们九连呢?我们47个弟兄,全部被咬死了!”他拿起酒瓶就要砸刘泽水的墓。小梁子拼命拦住他,喝止他:“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团长自己都牺牲了!”

    谷子地发泄出来后,气也顺了,坐在团长的墓前对团长说:“我们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死脑筋……。今后只要我在,一时四季,都会给你上供,等到哪一天,陪你一起去……”。


                              二

    《集结号》当年上映后,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人看了以后,感觉到确实是一部内涵深刻观赏性很强的好影片。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当时比较出名的一个段子这样说:看了《色戒》发现女人靠不住,看了《投名状》发现兄弟靠不住,看了《集结号》发现组织靠不住。

    组织真的靠不住吗?

    战争中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战例不胜枚举,可以举二个比较大的例子,第一个是基辅突围。1941年8月,纳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得到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集群的支援,将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率领的重兵集团约70万人合围在基辅。当斯大林同意该集团突围后,已经被德军包围的水泄不通了。

    基尔波诺斯上将立即命令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少将拟制突围计划,并且要求他率领一支突击部队一千多人率先突围。巴格拉米扬率领这支部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后,急电后续部队跟上,却发现没有后续部队了。

巴格拉米扬元帅


    战后巴格拉米扬才知道,基尔波诺斯上将根本就没有采用他制订的作战计划,只是想利用他们这支部队的突围,吸引德军的的兵力兵器和关注,减弱其他方向的包围力度,方面军司令部准备率所属各部向另外方向突围,可是没有成功,基尔波诺斯上将阵亡,66.5万大军被围歼。组织上想牺牲巴格拉米扬,而巴却侥幸逃出重围,最后当上元帅。

    另一个著名的战例是中原突围。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集中了三十万大军,将我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五万多人,包围在湖北宣化店一个狭长的地幅内,准备发起攻击歼灭我军,再造一次“皖南事变”事变。

    在国民党军进攻迫在眉睫之时,中共中央于6月23日向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中原局明确指示: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中原野战军制订了详细的突围计划,首先命令皮定均率领的第1纵队第1旅伪装成主力,向津浦铁路以东开进。每天白天浩浩荡荡的向东行军,夜晚再悄悄的回来。蒋军每天临空侦察的侦察机发现川流不息的队伍向东开进,加上派遣进来情报人员的侦察情报,验证了我军主力向东开进的情报,蒋军迅速将主要兵力向东调集。

    6月26日突围的当日,皮旅以猛烈的攻势向前突击,遭到蒋军层层围堵。当敌人注意力集中在东线时,我军主力却从敌人防守薄弱的其他方向突围而出。

    蒋军发现我军的真实意图后,急忙调整兵力,企图堵截围歼我军主力,皮旅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于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东进。然后越过鄂皖边界咽喉大牛山,穿过大别山,挫败国民党军的多次追击和拦截,跋涉千余里,于7月20日越过津浦铁路,进入苏皖解放区,该旅经历了敌人近一个月的围追堵截,从出发时7000多人到最后还保留了5000多人,元气满满,后改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

    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主席重提此事,总政拟报的方案皮定钧是授少将,毛泽东提笔写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因此皮定钧授为开国中将。

毛主席写下“皮有功,少晋中”


    基辅突围与中原突围两个战例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巴格拉米扬并不知道他这支队伍突围的真实目的,而皮定钧却是清楚的,李先念和郑位三明确告诉他,你这个旅最坏的可能就是打完了,不管剩多少人,上山打游击。这可能是我军与苏军的不同之处。

    战争是残酷的,为了胜利,就会有牺牲,组织上让你牺牲,并不是组织上靠不住,而是为了用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你既然当兵,就应该而且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也就是谷子地得知没有吹集结号时非常愤怒,但发泄过了也就过了的根本原因,一句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三

    许多年前,我到某个师级单位任领导,省军区司令员、政委要找我们集体谈话,我们四位从野战部队过来任职的到省军区一间会议室等候领导,几个人先后到达。

    有两位先后进来,见到对方后相拥而泣,原来他们两个当年是同一个部队不同连队的排长,一同参加对越作战。一次战斗中进攻同一个山头,分别是两个连队突击排的排长,经过激烈的战斗,付出巨大的伤亡后,扫清了顽抗的越军,两个排长带了战士在山头上会师。

    欣喜之余,一位排长发现另一位衣䄂被鲜血浸湿了,还在滴血,大叫一声指着他的手,这位才发现手臂已经被子弹穿透,自己却不知道痛,旁人赶紧用急救包包扎好伤口送往救护所。事后医生说幸好包扎送医及时,不然就会失血过多而死。他们可以说真正是生死战友。后来在不同的部队发展,没想到多年后会在同一个省军区共事,同时成为师级单位主官。

    战争虽然残酷,但是我们这支队伍,上下一致、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还是保持得很好的,有许多首长,真正是爱兵如子。

    1998年长江流域大抗洪,我带了我们团队也参加了。我们团负责鄱阳湖和赣西大堤几十公里的堤防,当时到处都贴着大标语:“严防死守”“誓与大堤共存亡”。

    一次我们集团军一位将军来检查我们的堤防,这是一位政工领导,他检查完现场后,拉着我在一个树荫下坐下,问我如果决堤了怎么办?我马上回答:组织力量封堵!他说封得住吗?我说我们有信心!

    首长正色说道,不能说这种空话大话!堤内的水已经高过堤外的地面十几二十米,而且这里都是土堤,不象九江是水泥堤坝,一旦决堤根本堵不住!所以你们的任务就是巡逻观察,堵管涌、压泡泉,同时要告诉当地政府,及时疏散人员,绝对不能拍胸脯说能堵住决口,让堤坝附近的群众产生盲目的乐观。真的出现决口立即撤出部队,绝对不能因为封堵堵不住的决口牺牲一个战士!

    我听了深受感动,虽然我也是准备这么做,但是在到处贴着“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氛围下,作为一位大领导,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才能显示正确,要把这些真话实话说出来却是不容易的。

    想想中原突围那次中央给中原局的电报:“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这才是中国特色,苏军是不会提生存第一的,不然七八十万苏军怎能被德军合围歼灭呢?

                      结尾的话

    别的女人不一定可靠,自己的女人是可靠的;兄弟不一定可靠,战友是可靠的;组织不一定可靠,许多领导是可靠的。

    当然,不排除在某次战斗中,需要某些局部作出牺牲,战争的残酷,现在的人们已经淡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看《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