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灵魂,就像每一片叶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读书,究竟在读什么?这本书能在多深的层面与我们对话?它对于我们塑造完善的人格、丰盈审美的灵魂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是我在阅读经典时的自觉思考。每一本名著都有解读的密码,而我们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教者,都应该尽力破解,真正发现它深藏的美,并在审美的过程中实现与自我的对话,以窥见不同的人生景致,遇见不同的人生轨迹,照见不同的人生道路。
最近一段时间,我将整本书阅读作为研究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我校学生阅读量很小,阅读方法缺失,碎片化阅读、浅表化阅读成为主要阅读模式,影响其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转向海量阅读,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
如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令世人百般难解一般,整本书阅读的出现亦呈半遮面之态,怀抱琵琶,难窥全貌,其高贵冷傲与灼灼其华恰成正比,观之令人神往,近之又觉彷徨。
这个名词的出现是与单篇文章阅读相对而言,它之成为热词,非指向其阅读之热,而是心灵之热。让内心保持一种读书的热度,以书为入境之门,攀高之梯,以书之养分充灵魂之饥,润心灵之渴,从而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这当是一时之热背后延伸的路指向的诗意与远方。
虽犹抱琵琶,而美已惊现。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体方向,整本书阅读的可操作性很大,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和高贵灵魂的塑造意义深远。
目前,我校还未有成形的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但我愿以自己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为投湖之石,若能幸而漾出几朵水花,引得湖底暗流欲动,我会微笑,亦觉心安。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1、 确定阅读书目
以教材规定的名著为主,合理选择课外读物,确定七年到九年的阅读书目。以七年级下为例,教材中规定阅读的名著有《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有《红岩》《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我们可以结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再推荐几部名著,如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草房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沈从文的《边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理查德巴赫的《海鸥乔纳森》、保罗 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罗伯特 费希尔的《盔甲骑士》等。
2、 做好阅读指导
书目已定,方法当明。读书一事,学生都会,然从书中所得却参差不齐。这些固然与学生自身素质相关,而教师之引导作用大也。在此,我以《骆驼祥子》为例,微探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之实践途径。
一书在手,如何取其营养?无外乎两种读书法,一为粗读,一为精读。不求甚解者,往往源于只需明其大意;字斟句酌者,自是书中有颜如玉,有宝如珠。《骆驼祥子》便属此类。
精读,即是与文字深入交流,不入深处,焉得美景?不藏文心,如何雕龙?教材中言,《骆驼祥子》宜用圈点与批注法阅读,此是精读之妙法。
此法古已有之。金圣叹批《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梦》,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的经典。
我先授法,教材中讲解很是明确。圈点批注,一为圈点,二是批注。圈点当着眼于文中重点、难点、疑点或体会点;批注可着力于作品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亦可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圈点批注重个人体验,因人而异,侧重点各有不用,然亦有规可循,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字词而语句而全篇。可给自己设定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便于日后整理读书笔记。
3、 探究实践思路
读书法有万千,然万变不离其宗,或粗或精,或淡或浓,百味杂糅而批注有形。学生理解方法后,实践当行。
《骆驼祥子》一书,正式展读;阅读指导之术,等待验证。
(1) 圈点批注,字词句篇,体会疑惑,现于笔端。
(2) 交流互动,思想碰撞,你之桑榆,我之东隅。
(3) 整理笔记,沉淀思绪,专题探究,帮助梳理。
(4) 总结成果,提炼方法,整书阅读,初窥门径。
圈点批注为精读之法,学生实践之后,交流成果,教师适当点拨,理解自会愈深。之后,学生整理读书笔记,将零星思想连缀成文,任选书中专题,共享作品魅力。
以上三步,非一节课之功。第一节课指导方法,学生用两周时间对作品进行圈点批注。第二节课交流思想,检验批注之效。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进一步强化圈点批注之法的有效应用,整理好读书笔记。第三节课专题探究,可参考如书中所给专题: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所涉方面有内容梳理、主题提炼、语言品味等,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几个问题:
(1)祥子生命中无法忽略的“那些人”,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他们对祥子的人生有哪些影响?
(2)你认为祥子与虎妞之间有真爱吗?这段婚姻给祥子带来的是什么?
(3)如果祥子出生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他的命运轨迹会是什么样的?
(4)祥子的三起三落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畅谈,遇到思维障碍小组讨论,亦可互相争辩,充分尊重个人阅读体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之后布置任务:任选其中一个专题完成读书报告。第四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共同分享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
学生阅读,思考,整理,表达,到此,《骆驼祥子》一书可以暂告一段落。有法于前,有读其后,圈点批注,交流补充,专题引领,读书汇报,此法适用之书有几何?还有哪些阅读方法等待开发?尚需实践。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
整本书阅读也好,单文阅读也好,片段阅读也好,不过就是读书罢了。既是读书,就要读出些味道,读出些方法,读出些思考。每本书都有解读的密码,然殊途同归,所有阅读最终指向的是读者的心灵成长。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课只教教材,难免失之单薄。如让经典真正走进课堂,作为校本课程,以更理直气壮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善莫大焉。
既是课程,不妨深挖,不同书籍,景象万千。配合课堂教学实践,辅以其他形式,如(1)百生讲坛,让学生以讲促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本,运用百家讲坛中名家进行讲座的形式或者是按照一些评书表演艺术家讲评书的方式,寻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2)排舞台剧,让学生以演促读。一些经典的篇目,在表演中,学生会身临其境,感受尤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中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性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要让阅读成为师生语文之路、人生之路的导师,当每一名学生都真正爱上阅读,我们的文学才更具生命力,我们的教学才更具生长力。
我对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自是浅陋,然海量阅读已来,大语文之花初绽,且让我们抬眼观那枝头红杏,阅读之春意正在慢慢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