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 第383天:《论语》中的真知灼见(16)

《论语》之旅 第383天:《论语》中的真知灼见(16)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3.23》

        译文:孔子告诉鲁国太师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是有规律可循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协调,声音繁美;乐曲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直至最后完。”

        语(yù):告诉,作动词。太(tài)师:乐官名。翕(xī):意为合,聚,协调。从(zòng):通“纵”,放纵,展开。纯:美好、和谐。皦(jiǎo):音节分明。绎:连续不断。

        在孔子的眼中,音乐与为政的道理是相通的,好的音乐不但可以滋养人的性情,还能起到改变天下风俗的作用。倘若人们整日里听着靡靡之音,思想处在一片混沌之中,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出现问题,埋下动乱的种子。若是音乐之中透着一股浩然正气,必能是让人心生振奋,对美政良俗的形成有着不小的影响。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已是“礼崩乐坏”,这让他非常痛苦伤心。就连当时掌管乐的鲁国大师,也对乐的精神不甚了解。孔子实在看不上去了,便予以指点,期望能把礼乐精神传承下来。

        音乐是人们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内在感受的真实流露,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情在音乐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古人云:“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也就是说,由于音乐有着情感化的特征,所以可以间接地反映民风民情。统治者会通过民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来调整相关政策。反过来,音乐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具有教化人民的作用,所以,统治者应该积极运用或倡导某种礼乐,引导民风民俗。这就是孔子强调的“乐与政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之旅 第383天:《论语》中的真知灼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