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谁?

我想成为谁?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自我决定理论,让我们知道不同选择有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对职业认同和幸福感。

德西和瑞安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天生的发展需要,包括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胜任、关系。自主就是渴望自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和决定。胜任就是渴望有能力去掌控和完成相关活动或任务。关系就是渴望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的关爱,理解支持,体验到归属感。

如果一项活动能让人体验到行为的自主决定,对活动能胜任,获得人际的认同,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就会激发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人的幸福感、创造性、行为的坚持性、困难的应对性都有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过度追求外在动机时,就会倍感压力焦虑。过多的外在动机的激励,会抑制内在动机的驱动。

2014年教师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同广大师生说:好的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点共同特质。

朱永新提出理想教师的素质内涵: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毅,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这是对理想教师提出的要求,我想成为谁?做什么样的教师?李镇西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各种办法感化和引导孩子,成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目标具有启动、定向、凝聚、激励、控制的功能。

首先,需要寻找自己的榜样典范。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可以去构建和实现自己未来理想的人生。从榜样身上看到其成长的轨迹和关键的转折,其人格追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成就评价等,都可以给自己引领,启发信心,智慧和力量,激发自己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榜样,从而成为榜样,甚至超越榜样,再次培养下一代的榜样。

其次,要明晰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使命就是活着的意义,从目标设定理论来看人生,使命是人生旅程的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追随自己的内心,坚守价值,抵制诱惑,克服懒惰,享受过程,评估结果不断精进。

第三,评估自己的SWOT。也就是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弱势,有什么机会?有什么威胁?由此清晰的看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可以采取哪些政策发展,成本挖掘潜能,通过行动精进,心想事成。

读书感受:读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以谁为榜样非常重要。以谁为榜样,就是想成为谁?会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榜样,以榜样的行为和标准去要求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榜样。李镇西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成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其实,教育界的名师大家都可以作为榜样,比如王松舟、窦桂梅、薛法根、魏书生等,我们都可以研究、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有了榜样就有了奋斗目标就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所以,认识自我,不仅要了解自我,还要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成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