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学聚会一次就再也不想参加了?五类人五种心态,说的真准

有人问:毕业后工作,混得不好,没钱人穷,但不曾害人,为何有些同学对我避而远之?为什么我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后,就再也不想参加了?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是普通人,也有社会通病,既有珍惜友谊,也有嫌贫爱富;既有平等相待,也有区别对待;既有不分你我,也有远近亲疏。不喜欢参加同学聚会,不愿意联络同学的,跟个人心态、性格和处世态度有关系。主要有五类人五种心态,说的真准,这是真话,尽管不好听:

【一】讨厌同学聚会那种“做秀炫富、嫌贫爱富”氛围的。

喜欢组织同学聚会的,既有一部分是老班长、热心人,还有一部分是那些混得好、吃得开的同学,尤其是那种学校不如意、职场很得意的同学。

第一次聚会,同学们特别渴望相见相拥,来得比较齐全,以后就越聚越少。同学群也是热闹几天后,归于平静,不炸红包,没人冒泡。甚至很多同学聚会之后,更加不联络,更加不来往。好像第一次聚会,就一下子释放光了所有回忆,也一下子感受到了社会差距、人心距离。

人类本来就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同学聚会之后,了解彼此状况后,自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

那些混得好的同学,互相加强资源交换,那些混得差的同学,自然就受到冷落。生活压力大,谁有那么多闲情逸致,畅谈纯粹友情,没空享受“很奢侈”的友情。

【二】没权没势的没人理,有权有势的围着求。

同学聚会一次,互相摸清底细。有些同学,保持平常心,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待、礼尚往来。还有一些同学,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交往都很“务实”,冲着找同学办事这个目的去的。

为什么成功的同学不喜欢参加同学会?根本原因还是怕给同学办不了事,别人埋怨“没本事”还好说,别人误解成“架子大”就比较麻烦。

毕业五年以后,各类同学都在不同领域小有成就,也许职务不高,但手里有点小实权。比如,招生办主任、pc所所长、公司采购员、管公章的、管档案的,等等。这些同学可以解决一些有时候用钱都解决不了的“小事”。

同学聚会,这类同学被围着转,那些没资源又不会办事的同学,往往受到冷落。不是同学故意排挤他,而是同学们都是把有限精力投入到“务实”行动中了。

【三】祥林嫂一样的同学,慢慢被敬而远之。

每个同学群组里,总有几个混得不如意、怨天怨地怨别人的祥林嫂同学。

有位同学,混得差,没钱人穷,也不害人,就是经常像祥林嫂一样,见到同学就怨天尤人,恨一切和ta有关的事物,负能量四处传播。

要不,就自怜自艾,到处求同学帮忙,同学又不是你爹娘,不可能什么都替你解决。同学帮忙了,这是应该的,帮一次,就被缠上了,有事没事找同学。

如果不帮忙或帮不了,天天埋怨同学不讲情义,用友情绑架同学。本来交情就不深,祥林嫂越是纠缠,大家就远远躲着ta。

【四】封闭自己,切断联系,“独自野生”成长。

每个同学群组里,总有几个孤僻的同学,学校里不起眼,独来独往,毕业后工作,也是不善交际,喜欢安静,愿意独处。

第一次同学聚会,ta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能出来参加聚会,就是给同学面子了。第一次聚会之后,就再次消失在“茫茫人海”,从来不联系同学,同学也联系不上ta。

有一个同学,高中大学就像“隐身人”,参加工作后,更加老实本分,不巴结上司、不接近同事,只干好自己本职“一亩三分地”,毕业十年还在基层做职员,拿着两三千元的工作,就像群里潜水的“海螺”。不是同学避而远之,而是ta主动选择“遗忘”同学。

【五】极度敏感,自卑与自尊交织,主动排斥同学。

每个同学群组,总有几个内心细腻,高度敏感,自卑与自尊交叉,喜欢对比,一会儿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一会儿又自我贬低,极度自卑。

有一位同学,也是穷光蛋,不会害人,但穷出“脾气”来了,自尊心过强,极度敏感。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别人随意几句话,ta听着就像讽刺ta,别人都在炫富,句句都在扎ta柔软的小心灵。以后聚会,谁不愿意去“请”ta了,和ta交往太累了。

还有一位同学,假装“自尊”,每次聚会不请三次还不出来呢。越自卑,越渴望被人尊重;越自尊,就越摆臭架子。大家看得明白,时间长了就烦了,你爱来不来,我又不是求着你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同学聚会一次就再也不想参加了?五类人五种心态,说的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