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01

昨天听了这本书2-3遍,半夜3点到5点,阅读电子版 原文,阅读了20%左右。

让我刷新认知的点有以下5个:

1、对孩子的教育,好的学校、好的资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好的家庭教育。

书里说,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拥有更多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并过上他认为的幸福生活!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先有耐心和爱心的陪伴,让孩子在0-6岁,能够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可以让他以后有勇气,去面对各种困难,去接受各种挑战!

第二,要做的是以身作则,待人和善,勤勤恳恳工作,热爱运动,热爱读书,热爱生活,让孩子懂得人生的价值,应当是给予和付出,被需要(早上娃9点醒了,就停笔了,现在吃完饭,娃睡了,我也休息了一下,14:26继续)

当我们能够真正发自内心并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给予和付出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喜欢帮助别人,比如雷锋,特蕾莎修女,有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比如乔布斯,那么,我们就能够真正收获幸福!

第三,应该多带孩子去看电影、去旅行,多陪孩子看书,让孩子看的更多元化的世界观,当孩子明白了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风景,慢慢孩子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更要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更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生方式。

第四,我们才是应该给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给孩子更好的学校、更好的教学工具等等。更好的学校、学区房等等这些都只能是工具,它们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因素!

这四个方面不应该本末倒置。

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从事水管工,也可能年入百万。从事律师、医生等白领甚至金领的工作,也可能年收入百万。

从事水管工和白领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也没有从事哪一种职业会更幸福,二者只是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已。

如果孩子的志向是成为水管工,那他以后如愿了,他也会开心幸福;如果孩子的志向是律师,以后他如愿了,他也会开心幸福。

这二者最大的区别不过是精神世界的不同,

水管工下了班,就打打牌、打打麻将、喝喝酒,一天就过去了;

而律师、医生下了班,会想着要健健身、参加一下沙龙、打打桌游、看看电影、参加一下公益活动。

社会的阶层是存在的,但是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有人感到幸福,有人感到不幸福。

我们只有让孩子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那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带孩子看各种不同的风景,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

3、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比学校教育都要重要!

还记得反复听到的一句话是——哪种教育方式最代表教育的本质,就最接近现代教育。

教育两三千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都是向着——把孩子教好,让孩子真正掌握学识和技能,最好能够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够真正幸福快乐地存活于世间。

而,因材施教也一直没有能很顺利的进行。学校老师一对多,孩子不能顾及到的情况固然存在。而且,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搞懂教育的真正目的。

也因此,现在很多学校都是高分低能儿童的制造者。

真正爱护孩子的学校,是不会设立入学测试的!

入学测试对孩子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外国,很多国家,只要孩子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就能够顺利升学!而我国,则以分数来定门槛!

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是不会布置很多作业的!那些布置很多作业的老师,一方面是抵不过家长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升学率,并不是真正爱孩子的!

所以,能不能让孩子被教育好,家庭教育还是更关键的!

当家长不看重分数的时候,孩子也不会太去看重分数,只要能够热爱学习,那分数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4、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必要为不能给孩子更高的阶层而愧疚!

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衣服穿、不让孩子饿到,能够每天陪他聊天、过家家、玩玩具、给他讲故事、让他接受教育、给他买书和文具、带孩子去运动和旅行,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看电影,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我们就是满分的家长了!

作为家长,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付出时间、精力、爱心、耐心、尊重,而不是用阶层的财富来换取的东西,不是限量版的包包、鞋子,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必须的。

作为父母,应该做那些——只有父母能给予孩子的事情;这些是——父母本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不要本末倒置!想要追求更高阶层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需要建立在做好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之上,不然就是本末倒置!

另外,一旦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好奇心、对学习的兴趣被破坏,那是很难恢复、甚至不可恢复的,所以不要让孩子被动的学习、被逼迫的学习!特别是不要看重成绩!不要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

5、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天赋异禀!

每个孩子从性格到习惯,从天赋到禀赋,都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不同,然后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价值!

如果不了解孩子,就凭想象给孩子“最好的”,那就可能是做了一锅川菜,而孩子其实喜欢粤菜,还要怪厨师不会烧菜了!

教孩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拼物质,一种是拼精神生活!

物质是永远无法做到最好的,即使做到最好的,最后也很容易有偏差;

而精神生活是容易做到的,也是必须的,最好的教育,但是很多人懒!

该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

孩子上不了名校,我们可以买很多的书来给孩子看;

不上特长班艺术班,我们可以一起去博物馆、美术馆;

不去参加演出、比赛,我们可以去野外运动、露营;

不请私教一对一服务,我们可以晚上陪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讲故事。

我们要做的是不是提供怎么样的物质条件,而是帮助孩子构建怎么样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人生志趣!

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够再将自己的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了,应该积极承担起来,因为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最需要的!

20190426  15:03  上海浦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