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不喝,罚酒难咽:酒局上的酒这么难喝吗?

酒局里有句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

近日,一位刚刚入职北京某银行系统的新员工爆料称,自己和领导同事在一次聚餐时,因为领导敬的酒没有喝,结果被自己的部门领导怒扇耳光,还遭遇同事的冷眼和嘲讽。

由这一事件,我们可以对那位刚刚入职的新员工简单做以职业预测,乐观地讲,他的权益得到维护,还能在原岗位继续干下去。

悲观地讲,尽管权益得到维护,但免不了还会受到同事的冷落,而且还会在某些领导眼中认为是“不识抬举”,“很能装”,从而给那新员工穿小鞋,甚至事后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直接踢出“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长期以来,酒文化始终成为职场当中发展人际关系一种通用手段而常盛不衰,但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实际上,大酒何止是伤身,弄不好更会伤情、乃至毙命。所以,喝酒虽然表面上推杯换盏似乎风光无限,实则也可能会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纵观整个事件,表面上起冲突的原因是酒喝与不喝的问题,但实际上则是面子给予不给的问题,由此看来,酒文化也是一种面子文化,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了。”干了,就是给面子,否则,不是不给面子。

对此,双方酒力相互对称还可以,倘若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那么,结果就很可能是尴尬了。除了喝酒之外,其他类似的,因处理不当而出现“下属没路退,领导没台阶下”的情况还有很多。诸如,出差类,与异性上级出差;垫钱类,领导支饭局,要下属埋单;还有管理类,自己的下属,是领导的亲戚等等。

如何既能护住自己的位子,又能保住领导的面子呢?建议把握4个方面:

一是摸清实情。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个人要参加的活动,一定要事先了如指掌,像那位准备参加酒局的新员工,不但要了解酒桌上都有哪些领导,更要清晰地知道,自己酒力如何,以提前做好应对。

倘若参加酒局之人,都不太有酒量或者对于喝酒喝与不喝看得不是太重,再或者仅是工作餐等等,但去无妨。

二是汇报在先。很多事情,提前打个招呼,让领导事先有个准备,绝对要好于,平时闷头不语,没有态度,事发当时,再说各种理由,显然就有些失礼了。

那位新员工事先已经提前沟通,但领导没有理会,可以说,主责本来就不在于那位新员工,而且,纵使那位新员工不汇报,喝酒把握个度,不得强行劝酒,也是法律条文所明确的。

三是灵活避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管是一种消极的工作作风,但也要分场合,像这种情况,包括其他类似的情况,都要坚持尽量回避的原则。有时候,这样做看似工作讲条件,但综合性价比来看,还是回避一下,更能稳妥一些。

像那位新员工如果借机说一个理由,“我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吃过头孢。”我想,酒桌上的领导应该也会收敛的,顶多说一句:“吃头孢还凑什么热闹。”会冷场,但却不至于砸场。

四是掌握分寸。就是事情一旦开始升级,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冷处理,缓处理,而不能迎着风头上,顶着气头干。否则,场面很容易会失控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很多时候,忍一步、让一步都会使事情慢慢地趋向平稳,这样就降低了事后的处理难度。此时,一意味地去争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则显得没有实在意义了。

总之,职场上的酒局,用好了可以融洽关系,搞不好也会搞僵关系,不知深浅的应酬,能少参加还是少参加一些为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敬酒不喝,罚酒难咽:酒局上的酒这么难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