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读思

图片发自App

一、继续读美国古里安《核心天性教养法》(到45页)

我认为,当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出说“我的孩子从出生时就是这样的风格”,或者能够说出“我会培养和支持孩子与生俱来的所有先天优势、天赋和技巧,在他先天优势并不明显、需要外界帮助的那些方面,我会勤奋努力的去帮助他。”能做到这样,我们身为父母就当真是做得最好了。

我们的孩子出生时并非一块白板,他们不需要用上所有的颜色在白板上画出自我。如果我们可以超越这种白板说的观念,就能更好地针对自己的孩子来设定努力的目标。

按照白板说的思路来看,孩子还不具备明显的核心天性。儿童就像是一件空的容器,一张未曾着色的画布,他们刚来到世上时具有的那部分天性根本不足以作为自我的基础,他们只是本来无一物的虚空,他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按照文化认定他该被填充成的样子,然后把这个虚空填满。被灌输了白板说误区的家长认定他们的孩子基本没有内在固有的自信,认为孩子像白板一样,而家长们应该紧紧抓住小孩子的手,把他拉向尽可能多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找到他的位置。家长把孩子填进各式各样的社会模板,并且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适应社会、获得自信和成功。如此这般,做家长的才会觉得自己功德圆满。

人类历史中,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认为孩子的遗传基因和生物天性是极其神圣的。他们将自己的生物性和天性理解为人自身固有的。而工业化文明则质疑这种观点。工业化文明算不上这种教养现象的变更,但是他的确伤害了孩子,因为他把工业化实用主义的理念强加在教养过程中,让人们只关注孩子在经济结构中的可用性,把这种理念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高于家庭情感联系、个性发展、情感发展或心灵的愉悦。众多家庭不知不觉地屈从于白板说,从童年时期开始,就将孩子在情感、心理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安全感拱手让出,期待这样就能让他们在步入成年社会时的政治、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假如你不能让孩子保持他原本的样子,而且催促他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耗尽精力,那么你从孩子那里得到的反馈只会是放弃努力,甚至是对你持续一生的深刻怨恨。若想避开白板说误区,就意味着你不再这样去催促孩子。

脱离白板说的教养方式意味着逐渐获得一种新的自信,对于孩子的自信,能够认识到我们不必把孩子放在模具里塑造成一个所谓成功的孩子。正如一个“圆形”的孩子并不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形状去获得生活中的成功。比尔・盖茨、查尔斯・施瓦布、玛丽亚・蒙台梭利、欧普拉・温弗利都没有这样做。数不胜数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脱离了社会潮流,朝着原创和独特的方向前进。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为什么会成功?

我们良好的直觉再加上现在的新科学,足以说明这些问题的答案。科学证实,孩子的核心天性是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是人格发展和成功潜能的独特源泉。(摘自37-45)

孩子一出生,便有了自我独特性,不是什么白板。

更早地认识到孩子的独特天性,顺应它,挖掘它,助益它。然后,他就成为他了。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清醒以待,要对社会上花花绿绿的流俗观念清醒以对,否则将把孩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近年有“阅读推广活动”,对学生谈读书的重要,甚至对教师谈如何读书,一些学校还设立“读书节”,——我很疑惑:学校本是读书场所,学校怎么也要“推广阅读”?学生应当每天读书,怎么还要“读书节”?“读书节”这一天,学生捧着书装样子拍“阅读照”,然后继续做教辅做试卷,一个月只有两天休息。(南京吴非)

岂非咄咄怪事?

学校这最应该讲求读书学习的地方,却要打造什么“书香校园”!

呜呼,无话可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今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