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35)走路=健身+心流

大家都知道,经常走路对身体有好处,可你也许不知道,走路对心理也有好处。



比如,走路时间越长的人,各种各样的感观都在引导你进入放松的状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出门不走路,选择开车的话,你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无非就是红绿灯,行人什么的,因为你为了安全,需要集中注意力,科学家管这个叫做“隧道视觉”,开车速度越快,你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就越少,你和外部世界的互动就越单调。但是,走路就不一样啊,你的心情更放松,眼睛里看到的东西也更多,你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就越多啊。这就是为啥,我们老能在媒体上看到“愤怒的司机”,但是很少听说有“愤怒的行人”啊。

在即将精疲力竭之前,很容易因为消耗太大而无暇胡思乱想,更容易把心念收束于一处。同时,因为走路的动作机械重复,带有某种类似催眠的效果,也就更容易忘记外部环境的存在,集中在自身的感受上。

所以你看,多走路,少开车,就能增加我们每天和环境的联系,更能够开发感知的能力,所以心流可能并非是纯粹的心理状态,它更像是脑内的感知能力改变了人的感受。

要知道,人人都会走路,所以很早大家都达到了走路的精专程度。但是,每天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快步走却不是走路。平常走路存在的姿势错误和动作变形没多大关系,因为你走得少,纵然有伤害但没多大影响。

我是在走了三个月之后,去专门重新学习如何走路,否则我担心自己的膝盖可能因此受伤,我在跑步机上跌跌撞撞调整步姿,很多次直接掉落下来,只是为了感受所谓的膝盖放松,臀部发力。

当姿势调整正确之后,可以走的距离自然会加长,于是我也就能从走路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通过“犯错—学习—调整—适应—提升”这个过程,我开始能够进入走路中的心流状态。因为做了这些事情,身体很快会出现反馈,经历过两种不同进入心流的方式之后,我个人更倾向于体力运动而不是脑力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6-14(35)走路=健身+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