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的笔记(二)

笔记:所谓“理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各种感觉的说服工具,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

感想:所以所谓的理性,并非是没有感性,而是掌握了一套有利益计算的说服方法,以此来快速的说服自己头脑中的各种感觉。

笔记:第四,因为受感觉驱动,我们看世界就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

感想:标签,是我们快速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虽然它有它的不足,但我始终认为,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笔记:我们的主观判断有两大倾向:一个是“贪”,希望把好的东西占为己有;另一个是“嗔”,希望远离不好的东西。因为“贪”和“嗔”,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这就形成了“痴”。

感想:趋利避害动物之本性也。

笔记:佛学提供的一个方法是冥想。冥想的直接作用是训练跟各种感觉的剥离。我们在冥想中要观察随时产生的各种感觉,而不被感觉所劫持,不做感觉的奴隶。这样我们就能超越贪、嗔、痴,看到更客观、更真实的世界,体会到世界的美好。

感想:我的理解是,冥想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都有的那一部分,暂且把这部分称为人性吧。也可以让我们看清我们基因的那一部分,暂且可以称之为动物性吧。

看清这两者,不在无意识的受到基因的控制。

笔记:它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并非最终的目标

感想:所谓的最终目标是指一种开悟的状态吗?一种从痛苦中解放的状态吗?

其实痛苦的被解放并非是痛苦消失了,而是你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和它共处。

笔记:“正念”的日常修行——以无尽的专注观察“内在”和“外在”世界——不仅能缓和困扰的感觉,提升感知美的能力,还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改变你对“外在”和“内在”真谛的认识,虽然过程崎岖,但最终也能系统化

感想:正定强调的是专注,正念强调的是感知。

笔记:他称“意识”:“得解放,而稳定;稳定,而得满足;满足,则不焦躁。不焦躁,则身临涅槃。”

感想:对待任何事情都能心如止水,这不是因为毫无感情,而是起起落落太多,早已看透。

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平静,毫无价值。

笔记:人们依附于情绪、思想和其他“五蕴”元素,好似这些都是私人所有。但其实并不是。

感想:根本就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所谓的自我,其实是一个集合体,是脑袋中多发博弈的结果。

笔记:佛陀提出了一个有趣而简单的模型:“解放”的同时,你的“意识”与你通常认为属于“意识”“内容”的东西(感觉、思想等)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感想: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境遇,但最起码你可以选择面对它时的态度,这是人性中唯一的自由。

我们面对不好的境遇是通常是难过,面对开心的事时我们会开心,这种开心或者难过,我们认为是一种自我本能反应。

但其实都只不过是一种幻觉,原因在于无论面对什么事,我都可以进行选择,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你可能感兴趣的:(《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的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