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去告慰几千年的期盼——《乞巧》赏析讨论课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文/涅阳三水

乞巧,是个节日,是个什么节日呢?

一开始,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后,孩子们就叽叽喳喳说开了。

“乞巧是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

“乞巧是7月7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乞巧,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男女朋友要在这一天相会,爸爸妈妈们也要在这一天相会。”

“乞巧是一个团圆节,有情人在这一天都要相会。”

孩子们的所知可能就是这样了,他们知道的,在这一刻都表露无遗。

~~

我们知道了今天是个什么节日,那么我们知道“乞巧”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问题又抛出来的时候,教室里安静了那么一会儿。

“乞巧,乞是乞丐的意思,巧是灵巧的意思……”

一个孩子在喃喃自语中,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另一个声音打断了——

“乞巧就是像乞丐那样,去祈求一双灵巧的手。”

这话一出来我有些想笑,但是又追问了一句:“谁去祈求?向谁祈求?”

被追问的孩子猛然意识到了,赶紧回答了这个追问:“哦,哦,哦,我们人间的老百姓,向天上的织女去祈求一双灵巧的手。”

说的太好了,我抬手鼓掌。

~~

为了孩子们理解的更加透彻,我补充了一些知识。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最主要的,就是乞巧。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对月穿针。

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

我们来说说吧,从这首诗的每个句子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碧霄,碧绿的云霄,指浩瀚无际的夜空,在七夕这天晚上,人们要看天上的星空。”

“看到了牵牛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牵牛织女是我们中国的民间故事,一个中国人,在这一天都会看到。”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饱含着中国人美好的心愿,在七夕这天,每一个中国人去看星空,都是在期待一份美好的生活。”

“在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里,都会望着天上的星空。”

“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女孩,都会对着星空穿针引线,穿上了,就有一双巧手,就可以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夜晚,有几千根红丝被穿进了针孔里,每一个女孩子都有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听着孩子们这样的表述,我没办法不伸出大拇指,去为他们点赞。

~~

每一句诗意思,孩子们叽叽喳喳,叙述得差不多了。

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有个女孩开口了:“等到七夕节的时候,我们也去对着月亮穿针引线吧?!”

欢迎刚落,另一个女孩接口:“我怀疑,我一根线也穿不上。”

听到这样的话,我笑了,走到身边问:“为什么呀?一根也穿不上。”

女孩的答案脱口而出:“我从来都没有摸过针啊!”

顿时,惹得教室里一阵哄笑,现在的社会有几个人穿针引线呢?

~~

最后我介绍了一下诗人。

林杰,福建人,唐代诗人。

孩子们安静地听着,一双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

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

(⊙o⊙)哇!

孩子们的惊讶与欢呼声,明显地挂在脸上。

可是,林杰在十七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全唐诗》里,仅仅存了两首诗。

这句话一出来的时候,孩子们的脸上顿时就黯然无光了。

这种年轻生命的陨落,在任何时候,说起来,都会引发人们心中的伤痛,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

~~

一位十几岁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精彩的诗篇,应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诵读呢?

这句话说完的时候,每一个孩子的身体,无形中端正了起来,原来瘫着的腰身,一下子笔直笔直的。

“诗人是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吗?17岁,他对幸福生活有更大的期盼。”

“诗人是因为出了意外离开了人世吗?17岁,他的幸福生活还没有开始呢!”

孩子们,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告慰,把这首诗诵读给诗人,让诗人能够从我们的声音中,感受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于是,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在教室里响起,从门口从窗户荡漾出去,回荡在整个校园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声音去告慰几千年的期盼——《乞巧》赏析讨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