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笔记

重构作业

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的要求

    可视化并不是指单纯的技术操作。可视化需要系统思考宏观、中观和微观几个相互关联的发展层次。而如何体现这三者的完美结合?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需要基于课程视域下作业观的基本观念。基本功能认识,结合学科和作业目的。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着重从在业设计的要有科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作业设计中要有对关键因素的系统思考,作业设计后要进行反思调节三个方面来进行,即通过作业设计前的“设开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和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来共同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

1.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

设计流程图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具有系统设计的特点,强调作业设计的对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时间等进行整体规划。作业设计更加需要建立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联,作业不是孤立的

存在。因此,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首先需要强调在对作业功能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作业设计的整个流程和注意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系统思考作业目标、内容等因素。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重点关注的是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自我完善性。


2.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

属性分析表

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展示作业设计的思维过程,对作业各对作业各个关键要素的属性有清晰的判断。作业设计中需要思考哪些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应该基于怎样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思考,并进行属性准确判断?……

作业设计中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帮助教师清晰思考作业设计流程中的关键问题。这些思维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在反思和调节的时候进行回忆,准确判断。


3.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

反思评价表

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主要通过一些分析、判断和统计,着重从科学性、结构性、分层性和多样性等角度引导教师进行整体思考,弥补作业设计前和设计中思考的不足。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

主要针对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结构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分析与反思。当然,对于一些具有综合要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作业结果中的具体表现,形成反思分析内容,以便于不断提高作业质量。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和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简称“一图两表”),是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的核心与关键,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发挥作用,保障作业设计的质量。这也是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路径方法的研制核心。

  我们相信,当学科老师在具有成熟的学科本体性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拥有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那么在坚持使用可视化路径的过程中,会逐步实现熟能生巧,会逐步内化为一种作业设计的个人智慧。只有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才有可能为提升作业实施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只有真正提升了作业实施的效果,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六章《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