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学习随笔!(16)

学习内容:明代文学思想史复习笔记整理(七)

书目:明代文学思想史

陈献章的文学观是重情性的自然抒发,表现自然情性之真,追求平淡自然的审美趣味,要做到“由理入心”。他吸收庄子的思想,在创作上追求自然、明净的境界,表现平静悠然的情思。时常表现出毫无雕琢的“直感”,并在理语中有情趣。他论诗重性情风韵,认为诗的本体是情,与庄昶的诗合称“陈庄体”。

庄昶与陈献章相近,也重自然,认为万物与我一体。他的文学观核心就是崇尚自然,反对模仿,以神情入于道。他有的诗能做到表现自然淡泊的境界韵味,表现悟道的心境,但大多数诗过分强调自创,文字粗糙。

可以看出,从景泰到弘治初,随着台阁文学思潮的淡化,进而兴起的是来自于庄子思想的重自然、性情的文学观。但这种文学观并不是纯然的来源于道家,而是同程朱理学相结合,成为理学与庄子相融合的产物。他们仍然没有拉开文与道的关系,而是将庄子思想引入对道的解释之中,将人的自然性情加入道的内容范围内。这样一来,诗文虽然仍不能抛开道,但此时的道已经更偏向于人自然性情的真实流露,从而使诗文的表现核心归于性情与自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文学的抒情本质。

到了弘治、正德时期,一边是政教文学观的回归,另一边是自然抒情文学观的延续。

丘濬论诗主张诗之用,认为诗的本质是表现天理,而用在于化民。这就是传统的政教文学观了。他将载道、政教说联系起来,强调台阁文学观所主张的温雅。他认同传统的明道说,强调文与人的一致性,但没有像台阁文学那样表现出明确的颂美倾向。

程敏政是理学家,他主张调和朱、陆两派学说,认为朱与陆早异而晚同,他完全对汉儒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在论文时反复申言政教之用,提出诗以达政说,将诗与政治结合的更为紧密。同时,他认为文章和道德是合而为一的,文章与政治也应该合而为一。他的文学观更近于二程。也因此过于强调文的实用价值,贬低了文的艺术成就。

在论文方面,秉持这种政教文学观的还有吴宽、李东阳、邵宝。吴宽主张文以载道,赞赏治世之音。李东阳受台阁文学观影响,重视政教之用和表现雅正、温厚、和平的感情,提倡文以明道。他的门生邵宝主张复古,但要求复古而通于变,重视文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有用的文必定与政治相通。

政教文学观甚至渗透到了戏曲领域。如伍伦全备记,以道德观念设计人物、构拟情节,虽也有一些动人以情的场面,有一些涉及官场黑暗面的场面,但大部分表现的都是道德教化。又如香囊记,承继了伍伦全备记,以阐释理学为中国内心,以说教为目的。它大量引用典故和前人诗词,唱和宾白都用文雅的词语,追求词藻的华丽。这种重视辞藻的倾向影响到了后来传奇中重文采的一派。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今天开始,学习随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