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代企业使用电子化系统越来越普遍,有针对性地、自主建立电子化系统也越来越流行,那我们怎么对众多的电子化需求进行评估筛选? 流程电子化的推进过程中,流程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IT部门怎样配合,才能打造完美的系统呢?
说到流程落地,不免要谈起流程电子化,面对众多的流程电子化需求,你是不是觉得难以取舍?该怎样去进行评估筛选呢?
是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业务部门抱怨IT开发的系统不是他们想要的,IT部门却抱怨业务部门给的需求不清晰,所以项目一推再推,距离结案遥遥无期。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给流程电子化一个清晰的定位,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简单的救火型。
在开始流程电子化之前,需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推行流程电子化,流程电子化对于当下的我们有哪些好处?
1. 有哪些好处
规范:规范输入,规范执行,规范输出。规范信息流,也规范岗位职责,减少执行偏差,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差异。
透明:信息同步,及时共享,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同时消除地域限制,可多人并行操作处理,提高效率。
可追朔:实时监控,及时跟进,也为后续的业务提升或流程改进提供数据分析。
虽然流程电子化的好处这么多,但我们在电子化之前,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有合适的土壤,再筛选合适的流程。
2. 需要哪些前期准备
审视企业流程管理环境,如企业规模,产品生命周期,业务场景,系统覆盖率等等,以确定目前是否适合导入系统。
并不是说看其他企业导入,我们就一味地跟风,永远记住满足我们需求的就是最好的。
明确目的,业务流程电子化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协同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等。
目的不一样,电子化系统的侧重点会不一样,相对应的功能架构也会不一样。
筛选流程,企业大大小小的流程很多,业务部门提出的电子化需求也很多,基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考虑,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
一般而言,筛选都基于这几个方面考虑:流程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稳定程度,以及失控后的风险影响程度。
成本收益比,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开发电子化系统更加离不开成本。评估需要花费的成本,预期潜在的收益,结合后期维护方式,计算成本收益比。
搭建框架,由业务架构到功能架构,再到技术架构,从上到下,由粗到细,从输入到输出,由职责到交付,对将要实现的电子化系统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目的明确了,电子化系统的对象也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执行了,流程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IT开发部门需要全力配合,打造完美的电子化系统。
3. 重点在哪里
系统开发需求说明书,作为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共同沟通的语言,一定要详细,如界面呈现,场景取舍,数据来源,流转方向,输出形式,防呆功能,推送方法,接口链接,角色权限等等。
确认上下游流程是否已经电子化?相关联的系统如何对接?基础数据库的元素是否满足要求?哪些可以共用,哪些需要扩展,哪些需要重新定义?
与开发人员多沟通,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的专业不一样,注定他们理解的系统会不一样。业务人员期望中的系统,可能程序并不能实现,这中间存在一个认知差,需要我们沟通,沟通,再沟通。
建议基于模块化开发,在小范围试用,收集反馈,及时修正。试运行时,一定要找各层级相关利益人做测试。
系统要考虑人性化设计,符合常规逻辑,操作简单易上手。太复杂的系统,人天然会有排斥感,不利于推广,而且也与电子化系统的初衷背道而驰。
制作详细的系统操作指南,上线前安排培训,保证所有用户明白操作规则。管理角色和执行角色可分开培训。
好了,关于流程电子化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次接着聊。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留言进一步讨论。
作者简介:曹美玲,拥有10+年供应链领域工作经验,曾任职于大型跨国集团台企、德企、美企、央企。美国 ISM CPSM,PMP,精通营销、研发、计划、采购、生产、质量、物流、客服等全流程管理,致力于国内本土企业的流程管理优化,欢迎交流,一起探讨,一起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