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之四“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经常有老师在吐槽,我上课讲得很详细,知识点也讲透了,看学生的听课情况好似也掌握了,为什么作业一布置,学生又是记不住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哪里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你:学生知识的地基没有打牢固,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情况呢?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的“骨架”没有搭建好,试想一下,1-2年级识字能力差,写字又慢,到了中、高年级教材开始转向大容量识字和朗读了,你认为这些学生能跟得上节奏吗?低年级基本的读写能力要达到自动化,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能游刃有余。那么怎么样来操作才能让识字达到自动化呢?苏霍姆林斯基说,他在教低段儿童时,始终注重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的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苏氏把2500个语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样的词汇本要连续记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孩子们养成了习惯后,将对他们终生受益。苏氏这种练习记忆力的方法很灵活,并不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把这些词语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任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每天花费三、四分钟就可以记住几个词语,长期坚持下去,这些知识将永远保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起来?

前面我们讲了,1-2年级是打基础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识字、写字、朗读。如果能让孩子们在这三方面的知识达到了自动化,那接下来的中高年级学生就会学得越来越轻松。苏氏说作业要带有游戏成分,让学生有兴趣去探寻知识的源头,这一点,我很认同。现在许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盲目,很随意,没有针对性,一些机械性的作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作业往往一刀切,导致尖子生吃不饱,中层生吃不好,学困生消化不了。久而久之,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消退了,就会导致作业完不成,整天受批评的状态。如果在作业中植入游戏成分,学生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好奇心、探究心会不断地翻转,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苏氏把600个童话用词,在小学四年的时间里,和学生画出几十幅童话式图画,让学生给这些画题词,而这600个词就包含在这些题词里,这种游戏作业形式多有趣啊!学生在给画面题词时就把所要学习的词语复习巩固了一遍,这样的复习方式很新颖,这些知识就会深深地印入学生的头脑里,永不忘记。这种作业我们是否尝试过呢?我在教六年级科学时,经常会布置一些有探究性的作业,如回去养一盆花,从下种到浇水到发芽这个过程,每个人都要仔细观察,并把它记录下来,二个星期后评比,大家把种的植物都搬到班里来,这就是一次特别的展览会,每个学生拿着花盆,向大家介绍种植的经过。最后大家评出一批优秀奖,并给予颁奖。你说这样的作业学生能没有兴趣吗?在实践观察中思考,孩子们把自己的所思写下来,最后还在班里展示出来,通过一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苏氏就是提倡老师们多布置一些这样的作业。

问题:如何使学生的随意注意、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注意就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低年级孩子大约只有15-20分钟。超出这个时间,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更新,学生的视觉就会疲劳,所以在课堂上,要求老师们备课时要备学生,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要在有意注意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有意识记,还要培养孩子在潜意识里的识记,就是课内和课外知识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在学的时候更有方向感。这也是苏氏所说的二套教学大纲。

注重基本的读写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加作业的游戏性同,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对于孩子上到更高的年级会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四“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