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积极主动吗?

近来工作有点忙,发现自己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每当工作一忙,内心不自觉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导致自己会放弃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只想快点完成眼前事。

所以,最近感觉又荒废了阅读,好在加入了樊登读书会员,利用碎片时间听书,也算有了一些认知提升,于是来做个知识碎片的记录。

1

最近听樊登老师拆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颇有受益,印象最深的便是关于积极主动的部分。

其实很早便听过这本书,但因个人偏见,一直觉得属于贩卖成功学类型的书籍,便没有深入阅读。后来受辉哥启发,以及结合自己经历,对“以终为始”这个习惯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次,是受樊登老师的启发,又对“积极主动”有了更多理解,梳理如下。

2

什么是“积极主动”呢?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面对这个问题,脑中只有一片混沌,无法用文字清晰明确表达出来。

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会发现,从刺激到反应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叫做选择。

怎么理解呢?举个很有名的例子,是关于罗斯福总统的。当他家被盗之后,友人写信安慰他,但他却回信说:这件事让我很庆幸,第一,他们只是偷了东西,没有伤人。第二,他们只偷了一部分东西,没有偷走所有东西,我很高兴。第三,我很庆幸,偷东西的是他,而不是我。所以你看谁应该更难过、痛苦呢,应该是那个偷东西的人,而我并没有做错事,我为什么要伤心难过痛苦呢。

罗斯福总统家被盗,是外界的刺激,而面对这种刺激,我们惯用的思维反应是被偷的人会伤心难过,但其实如果突破了这种惯用思维,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即选择的自由,就像罗斯福总统一样,不是惯性选择悲伤难过,而是选择让自己更易接受的心态:庆幸。这就是“积极主动”。

也就是说,当面对外界刺激时,我们的反应可以有A、B、C、D......等多种选择,如果能突破固有的定性消极反应,而看到更多积极的选择,这就是“积极主动”。

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的。

这让我也想到一个好友Q小姐的吐槽:她觉得同事M上班时间总在刷手机拖时间,拖延工作进度,而完不成的工作,临到项目节点时,便会被上级安排在Q小姐手上,帮忙一起加班分担。Q小姐很是郁闷。

此时,如果Q小姐能转变思维,采用“积极主动”的的态度,便会这么想:拖延工作,浪费自己时间的是M,而不是她;通过获得更多工作积攒更多丰富经验的人,是她,而不是M;拉长时间维度,最终受益的人也会是她,而不是M。

3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该选择应用在哪些事情上,才会高效呢?


关注圈与影响圈

作者给了我们一幅图(以上),由此可看出,人生中的事大体可以分三类,不关注的、关注圈内的、影响圈内的。不关注的,无需多言。关注圈内的事,即你可以发言评论,但不能改变。而影响圈,就是你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事情。

积极主动的人该把精力放在哪个里面呢?当然是影响圈。

就好比,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天天焦虑,整天谩骂指责,找借口逃避,这都是在关注圈内做事,是改变不了境况的。如果我们能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采取有效行动,便会有良好的正向反馈,这就是在影响圈内做事。

就像前文的Q小姐,如果她只是不停抱怨发牢骚,同事M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倘若她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内,如想办法提高自己工作效率,或者提高自己沟通技巧,和M来个良好沟通等等,这都会对自己产生有益的影响。

所以积极主动的人,会专注在自己身上,选择在影响圈内努力,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4

综上所述,“积极主动”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有选择,二是选择做影响圈内的事。

一起来培养“积极主动”这个习惯吧,让人生开始高效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理解积极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