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重视养生保健
我们知道即使是质量最好的汽车也需要保养,保养是安全和正常工作的保障。人体也是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爱护,需要保养,才能保持良好、健康的工作状态。因此,养生对于生命是必须的,不论是谁的生命都必须及时保养,充分养护。不然就容易生病,不能保持正常状态,甚至夭折。
养生的意义,有三个方面:强身健体、防病(治未病)、去病(治已病)。
强身健体就是使体质强健或更强健;防病就是身体好了不生病,原来可能生的病不再生了;去病就是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可以在养护过程中得到纠治,恢复健康。
二、为什么自己的身体要自已养护
我们平常都讲尊重生命,讲的是尊重他人的生命,却很少考虑到自己的重要也需要得到尊重,尊重自己生命的最好形式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即养生。
自己的生命只有自己予以尊重,自己爱惜,才能得到养护。很多人对自己的家人的健康得很好,但对自己的身体却很少注意,就是一种不尊重生命的行为。
三、什么是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二个方面。
对身体的健康,西医多从体检、从检查结果二个方面去评判,认为没有什么不舒服,各种检查指标都正常就是健康。即使现在有“亚健康”这种说法,仍然是归属于健康的。
但中医不这么认为,中医认为身体虽然没有表现出病态,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但未必就一定正常。中医认为,人体生病有时不一定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机体内部功能衰退或功能紊乱突破身体自身纠正能力的过程。在生病前的状态,即没有症状表现的“病”,中医称为“未病”,未病虽然没有症状,但也是一种病变前状态,所以就需要治疗。高明的中医就要在“未病”状态时就能发现,并及时予以纠治。中医称为“上工治未病”。
四、如何养生?
我认为有养生的理念比懂得一些养生的方法更重要,知道养生的理念,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从而把这些理念贯穿于每天的工作、生活中,本身就是养生,而且是最根本、最高级、最好的养生方法。
问题是一般人不是专家,不是高明的中医,很难做到高层次的养生。因些只能一知半解地,从一些很具体的方法上去养生。比如怎么起居,吃什么对身体好类。而且好象还挺受人欢迎的,比如张悟本教人吃绿豆之类的,尽管不科学,但的确很受人欢迎。
现尽可能从养生理念,结合具体方法,跟大家讲一些具体的养生的法则和方法。
1、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情最重要。
几乎所有长寿者都有宽广、平和、乐观、平静、淡泊的心态。精神安定,才能睡得好,吃得香,气血才能安定,运行才能正常,脏腑功能才能协调。《黄帝内经》第一章的《上古天真论》称为“志闲而少欲”,“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可以说急躁是养生的大忌。大家都知道,长寿者的慈眉善目,本身就是心态安详的一种外在表现。你们可以去观察一下,有多少性急者是长寿的。
要做到淡泊少欲很难,需要一定的阅历和修养,没有一点“超脱”精神很难做好。“四十而不惑”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急躁,争取有条不紊,力争保持心境平静。
2、饮食定时、定量、不过食,适当带些饥,少生冷、少辛辣,荤素搭配,吃喜欢吃的但不偏嗜,根据身体的状态调整饮食。
饮食定时、定量是保持肠胃消化功能正常有序的要求。去年还是前年的报纸上报道,有野生动物园的许多老虎饿死了,动物园的老虎,饥一顿饱不顿,有时有得吃,有时没得吃也会,面黄肌瘦,生病夭折,更何况人乎。为了减肥而缩食、或不注意饮食定时、定量,对身体是相当不好的。
饮食过量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对肠胃的损伤甚至超过过饥。《内经》说:“饮食自备,肠胃乃伤”
适当的带饥是可取的。中医认为肠胃等六腑要“满而不能实”,“六腑以通为顺”,就是说,肠胃不能塞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肠胃要经常保持通畅,才能保持顺畅的功能状态。
生冷和辛辣都会造成对胃肠道的刺激,收缩胃肠道的血管。所以要尽量避免,中医认为生、冷、刺激性饮食会伤害脾胃的阳气或津液。
荤素搭配,顾名思义就是饮食中既要有荤,又要有素。
荤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胆固醇、卵磷脂、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中医认为“血肉有情之品”均有一定的滋补作用,身体虚弱非荤食不能补。人体需要的一些物质和营养不可能从素食中得到有效的补充。因此荤食对于人体的营养被充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脑力劳动者,补充神经的营养主要从肉食中取得,尤其显得重要。荤食又可促进胆汁排放。
素食中含有的维生素C、纤维素、矿物质等对于人体的健康与肠道的正常排便功能非常重要,必须从蔬菜、水果中得到补充。
所以只有荤素搭配才有保持全面、均衡、足够的营养和能量需求。偏荤和偏素都不可取,过荤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便秘、大肠癌,过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胆结石、胃癌。
素食者很少者长寿。但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弱,消耗减少,特别是牙齿不好不能多咀嚼,很容易伤食,适当少吃些荤食是可取的,但不能不吃。
中医认为食物“以喜为补”,就是适当吃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对于增进食欲,享受美味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增进食欲就是健脾。
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有个前提,就是正常状态下的食物爱好。不是糖尿病和脾虚证时的爱甜食,某些胃病时的喜冷食物。
根据身体的状态调整饮食就是利用食物的性味,发挥部分治疗疾病的作用,协调疾病的治疗,甚至单纯依靠调整饮食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比如,胃肠虚寒的人,在烹调食物中可适当放些热性的食物如大枣、生姜、茴香、丁香等,不宜吃河蚌、海螺、贝类食物。内热重者可吃苦瓜、生黄瓜、绿豆、赤豆、菊花捞。阳虚便秘者,可多吃韭菜。痛风病人,不可多吃豆腐、啤酒、肥肉、海鲜、芫荽等。
3、起居有时,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
起居有时就是起居有规律,包括二个内容。
一是每天的起居有一定的时间性,何时起床、活动、饮食、劳作、休息,均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每天的起居总的规律是:早晨太阳出来后起床、活动、劳作,晚上天黑后停止劳作和活动,少见雾露。《黄帝内经 自古天真论》提出“暮需收拒,勿见雾露”,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认为,起居有时是很重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命节律,所以不能你个人能违反,能调整过来的。所以内经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就是说违反了这个规律,身体就会虚衰的意思。
所以夜不睡,白天日出不起床,晚上活动锻炼身体甚至剧烈活动,都是很不好的养生习惯。
二是起居随四季的气候变化而有适当调整。
根据四时来调节起居,是因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与其他生物一样,也受自然的影响,气血的运行等都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一致,人必须顺乎自然才能保持气血顺畅,阴阳平和。
“不妄作劳”就是不要活动和劳作不太过,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消耗和伤害。
“形劳而不倦”就是劳动、劳形不能疲劳。身体疲劳身体需要休息和信号,提醒人要注意休息。
偶尔劳累对人体的影响并大,但长期劳累就不行了。
4、对不正常的气候要注意防护
《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对不正常的气候变化,要及时做好防范和防护工作。如大风、暴冷、恶寒、酷暑等等。这也是顺乎自然的一部分。
5、房事适度
性生活是性成熟后一种正常生物学行为,对于人类繁衍生命和身心健康很重要。但要正常、适度。
6、根据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养生
“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以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进行我们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调养时也可以根据齿、发、面色、筋骨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发鬓颁白”“面焦”者要考虑适当补阳,“筋不能动者”要适当补肝阴血。
7、个体化养生
根据个体的阴阳盛衰、脏腑功能的特点进行养生。
因为各人的体质、生活、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个体的特点进行养生。
8、治未病
就是在高明中医的指导下,针对脏腑功能、气血阴阳方面出现的不足,在疾病还未表现出现,或者有些早期表现时,就采用中医药调整,防止疾病发生,延缓机体功能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