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给孩子买书的

从儿子两岁开始买书,至今十年有余,从绘本买到中外名著,一路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买书经验。

0-2岁,儿子太小,无法发现喜好,常和同事们一起交流,他们会推荐一些各自孩子超爱的绘本,然后我在当当查看详情、评价等,综合比较后挑选最适合的绘本,如果都适合,那就一起拿下。

3-5岁,入园后,获取好书的渠道拓宽:老师推荐、家长推荐、还有图书漂流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是图书漂流活动,每个孩子都带一本书,写上漂流标签(姓名,班级),先班内交流,然后班与班之间相互交流,大中小班之间互交流,这样相当于流动的图书馆。每天先吃完饭的孩子就去书架上选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看。为了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吃饭的速度大大提高,如果哪天抢到喜欢的绘本,回家就非常高兴。同时他带的书被别的小朋友抢着看,他也很高兴。

我就从孩子们都争着看的绘本着手,通常绘本都是一个系列的,漂流的是其中一本。在网上先了解一下绘本的内容,作者等信息,然后和儿子沟通要不要把整套买回,多数情况下,他会很高兴,但也有少数情况不让买,因为他在幼儿园看过后,觉得并不是很喜欢。有些没有被抢的书反而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会提议让我买。

在这个过程中,他阅读的喜好慢慢呈现。那就随着他的喜好,自主搜索并购买一些同类,且比较有代表性的绘本。以此来延伸和加强他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阅读习惯。

儿子所有的绘本我都读过。和他一起亲子阅读,时间固定在每天睡前。阅读习惯在幼儿园阶段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6岁升入小学,低年级还是偏爱科普类的书,同时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就给他买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绘本,是的,没错儿,数学也有故事书,如,安野光雅的“美丽的数学”系列绘本等。再根据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容易出现的共同毛病——作业拖拉,以及学习习惯培养,情绪管理及成长理念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补充相关书籍。这一阶段我买回好几套《歪歪兔系列》的书,印象最深的是《拖拖拉拉国》,另一本是《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儿子受益颇深。


中高年级时,儿子能自己要求看什么书,阅读范围开始进一步扩大。文学类和地理类的书逐步偏多,生物类,甚至简单的物理化学类书出现,此外,我也会在几个推荐好书的公众号上挑选书,也常常浏览当当网童书榜,根据儿子的兴趣走向筛选部分书,例如《致命元素》和《迷人的材料》,强有力地吸引住他,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在初中之前被套牢。

现在初中一年级,阅读时间相对少,主要是中外名著,古文,唐诗宋辞,名人传记等等。儿子提出需求,我只在买书环节上下功夫。

同一本书,不同出版社,内容有差异,印刷,装订纸张及价格都不同; 同一出版社,版本亦有所不同,特别是名著,有少儿版,青少年版和无删减版。

所以,我在购买时,国内名著通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内容无删减; 古文诗词有中华书局,岳麓书社; 国外名著则一定要看译者,我会百度查看哪一位译者,哪个版本比较好,然后选择推荐最多的版本下单。非名著类的书,通常按平台推荐的买。

这一路买下来,主要以儿子的兴趣为导向,我适当引导他扩大阅读面,他主我辅,他需我购,合作相当愉快。当然也有买到他不感兴趣或不适合他的书,但很少。所以,对于儿子来讲,我算是个合格的购书人。

书里承载的是知识,是精神食粮。好书,好质量的书,读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故,买书一定要买正版!千万不要以价格来衡量书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这样给孩子买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