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作,很多人厌恶万分,一边想着辞职,什么时候能脱离工作的“苦海”,一边又理智万分的克制住这种想法,为了生活不得不忍着着“苦海”对自己的折磨,让自己日复一日地被磨去棱角,磨灭精神,变成“普通人”。
看着那些大老板、企业家,内心又抱怨社会,为什么自己没有成为老板,成为企业家,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人士,在工作上做出一些成绩呢?
然而也只是想想,然后把自己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是的,我是一个普通人,只能听从别人命令工作,像他们这些老板、企业家我不行的,我比别人差的远了。
这样怎么可能成功呢?
如果把成功或者失败归于人生工作结果,那么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总结了一个工作结果公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下面,我将结合《干法》本书内容谈一谈这个公式。
01、热情
书中稻盛和夫讲的“热情”又指“努力”,从缺乏干劲、霸气、朝气,懒散潦倒的人到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火热般热情拼命工作的人,稻盛和夫给它限定0-100分。那么,如何去实现对工作的热情呢?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不断树立高目标,分解目标,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认为,高目标就是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
当京瓷刚建立时,稻盛和夫给自己和所有员工制定的目标是成为整个日本数一数二的公司,当时员工们都认为不可能,但稻盛和夫依然如此制定,他说:“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还是要在心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在同仁面前展示这个目标。”
树立高目标是给自己和组织一个整体的前进方向,如果你连前进的方向都不知道,没有瞄准点,又如何能成功呢?稻盛和夫的初心正在于此。
当树立完高目标之后就是分解目标,稻盛和夫有两句口头禅:“以百米赛的速度奔跑”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两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两百万次。
正如阿米尔·汗说的:
如果你想做成某件很难的事情,你只看最终结果的话,会觉得这太难了,肯定完成不了,这就像登一座高山一样,如果你一直看着山顶,你会觉得你永远爬不上去,所以这里有个诀窍,不要看最终的目的地,永远只看下一步,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到哪里,集中注意力到下一步就行。
把大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全力以赴向小目标前进,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再接着去看另一个小目标。
第二,“创造性”地工作,过好每一个“今天”,比昨天进一步。
稻盛和夫经老师介绍,毕业之后进入了京都一家制造电瓷瓶的小公司,然而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亏本企业,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如期发放,公司给他的答复是“请再等等”。每次他去商店买东西时老板都会惋惜地看着他:“怎么会进入那家公司呢?”
稻盛和夫也陷入了工作迷茫中,在这份工作中他看不到未来,于是考取了自卫队,但由于哥哥不给邮寄证件他只得放弃,考虑到辞职成本太大的他决定不想那么多,专注于“今天”的工作。于是他把锅碗瓢盆都带进了公司,全力以赴过好每一个“今天”,每天晚上睡觉前认真反省: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吗?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仅此而已。每一秒钟的积累都会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这一生。
稻盛和夫坚信:每天坚持认真地、不遗余力地工作应该是我们做人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
02、能力
能力分为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先天能力像是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这些都是父母先天给的,很难改变。而后天能力比如说做事的一些技巧技能则不一样,它们可以由我们后期提高。
稻盛和夫认为,我们要用“将来进行时”的眼光去看待能力,并且要极度注意细节。
第一,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稻盛和夫坚信人的能力有无限延伸的可能,他说,人的能力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能力,归根结底要用将来进行时来估量。
松下是京瓷的一个客户,每次松下都会提出非常多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其他公司看来是松下的刁难,以他们目前的能力根本做不到,但是稻盛和夫要求京瓷把所有的要求都记下来,一一完成。
稻盛和夫提出,我们不能单纯的以现在的能力去评估是否可以做到,而是要以将来的能力,那么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第二,注重细节。
德国有句名言:“神寄宿在细节处。”事物的本质决定于细节,美好的事物产生于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
为了防患于未然,稻盛和夫要求员工们无论什么细节都要静心对待,这样才能注意到事物的方方面面。
细节不可小看。英国曾有这么一首歌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其中提到的故事在历史上曾真实地发生过。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要面临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战斗开始之前,国王让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爱的战马。马夫立即找到铁匠,吩咐他快点给马掌钉上马蹄铁。铁匠先钉了三个马掌,在钉第四个时发现还缺了一个钉子,马掌当然不牢固。马夫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国王,眼看战斗即将开始,国王根本就来不得及在意这第四个马蹄铁,就匆匆赶回战场了。
战场上,国王骑着马领着他的士兵冲锋陷阵,左突右奔,英勇杀敌。突然间,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仰身跌翻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那匹惊恐的畜牲就跳起来逃走了。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整支军队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敌军趁机反击,并在战斗中俘虏了国王。
国王此时才意识到那颗钉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钉子,马蹄钉,我的国家就倾覆在这颗马蹄钉上!”这场战役就是波斯沃斯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个英国。
03、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认为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它的分值从“-100分到100分”,不厌辛劳,愿他人好,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正值,相反嫉世愤俗,怨天尤人,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负值。
那么在工作中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正值呢?
第一,能够正确理解工作意义。
在本书的开篇,稻盛和夫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对这个问题,我们会回答,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赚钱,为了生存。这当然没错,但是在稻盛和夫看来,如果简单地把赚钱作为唯一目的,那么工作是持续不了多久的。那么工作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稻盛和夫认为工作真正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提升心志,扭转人生命运。在书中举了一个木工师傅的例子。这位木工师傅只有小学毕业,如今已经70多岁了,一直都在修建神社。这位木工师傅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为此,稻盛和夫深受感动,他问道,这位木工师傅只有小学毕业,为什么能具备如此深厚的人格灵魂呢?
这不正和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样?一辈子坚持从事制作寿司这一样工作,中间经历迷茫,辞职的想法,但依然坚持本心,抵得住诱惑,最后被推为“寿司之神”。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它真正的意义是在磨练我们的灵魂。人生就是一场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旅程,只要我们在死亡的时候拥有比出生时更加高贵的灵魂,人生就达到了目的。这一过程不需要我们去日日修禅,只需要我们认真工作就能完成。
第二,转变对工作的态度,让自己“迷恋”工作。
稻盛和夫提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个是“让自己喜欢上从事的工作”。
可是,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不足万分之一,大多数人刚出社会碰上的都是“不喜欢的工作”。如果一直抱怨下去,那么只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并且这段时间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所以,不如去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创造的。
稻盛和夫在工作中每每发现一点什么都会高兴地蹦起来,他的助手十分不理解,认为稻盛和夫太夸张了,怎么一点小事都这么激动。
稻盛和夫仔细想了想,并不认同助手的观念,他认为每一次工作的突破都是自己快乐的源泉,要从工作中寻找这种快乐,你才能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这种热爱与激情也正向推动你工作的进步。
前面说了,我们遇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不足万分之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自己不喜欢的,那就让自己去喜欢工作,从工作中寻找成就感和快乐,给自己注入新的动力。
正确理解工作的意义,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从工作中去寻找快乐,喜欢上眼前的工作,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正值。
写在最后:
人生工作成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热情又指努力,树立高目标,分解目标,持之以恒,每天都要比昨天进一步,再乘上细节和“将来进行时”的能力,得到的分值是巨大的,不过,最终还要看你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是积极的,健康的,那么恭喜你,一定会成功,相反,如果你每天抱怨工作,一边想着辞职一边应付着工作,那么你的热情和能力完全没有用处,热情和能力越高,得到的成果越低。
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要教给我们的“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