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素华,素月分辉、不负韶华!
周末遇见朋友阿杰,聊到他的烦心事,说公司年终晋级评选条件太高,要求候选人每季度至少在公司级刊物上发表一篇专业文章、每年至少做一场专业培训。
平常他上班只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班虽说也会参加一些线上课程学习,但大都以听为主,其他时间都娱乐消磨掉了,根本没去想写文章和培训的事,而且写文章和培训他都没有深入学习、有点抗拒,没想到年终评选还真把这2项当成了硬指标。
同在职场的你是否也有同感,当个普通的兵容易,想要再上升一层当将帅或专家却很难呢?像阿杰一样,想要晋升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成功的人很少。因为成功晋升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求掌握优势技能。而想要拓展优势技能,是需要克服困难、进行深度学习才能掌握的。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曾经也像大多数人一样,业余时间几乎不再用脑,玩手机、聊八卦、睡大觉,直到36岁时因2位好友意外变故而警醒,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掌握更多技能、有所成就。他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仅用3年时间便从一个普通人蜕变为一位富有影响力的成长咨询师,从而领悟出只有深度学习才是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那么,到底什么是深度学习呢?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深度学习就是匹配舒适区边缘努力
首先,深度学习就是匹配舒适区边缘努力。
将身体感知与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相匹配,可分为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已经形成行为习惯的处于舒适区,长期呆在舒适区的人容易无聊而懈怠。任务难度定得过高,处于困难区,人又容易因畏惧而放弃。匹配舒适区边缘往外努力到拉伸区,跳一跳够得着目标,人的进步最快。
周岭的本职工作与写作没有一点关联,几乎是零基础。他在得到的专栏学习,听李笑来老师说写作是锻炼和提升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最低成本的方式,于是拿起笔开始写作自救。
他说,其实自己在写作方面是一个很笨拙的人,经常坐在电脑前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来,但他明白只有在拉伸区努力,才能有所突破。他于2017年5月开通公众号”清脑“,2018年3月读者数量翻倍,2018年11月,他的文章被“人民日报”转载,阅读量40W+。
避难趋易是人的天性,不费力气的视听学习相对是舒适的,但收效甚微,听过的课、看过的书很快就会遗忘。成长都是反人性的,长期呆在舒适区只会让人停滞不前,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困难、匹配舒适区边缘努力。
2、深度学习就是把每个新知与我关联
其次,深度学习就是把每个新知与我关联,缝接新旧知识。
很多人在学习时醉心于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诚然这些做法有益加深印象,但无法与自己产生关联,知识没有内化,难以带来成长和改变。
周岭在阅读时,唯一做的就是在书中寻找触动点、在空白处写下关联思考。他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时记下最受触动的点是“交换才是硬道理”,思考如何才能达成价值交换。经由这一触动点他明确了自己价值写作的道路。
罗辑思维罗振宇有一种“缝扣子”学习法,他要求自己每天阅读后至少写5篇心得体会,长短不限,然后将原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对应、将新旧知识缝接起来,如此练就了全年365天不间断1分种说清1件事的过人本领。
学习百点不如改变一点,将每个新知与我关联,找到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深入思考,指引行动,成就改变。
3、深度学习就是输出以教为学的实践
第三,深度学习就是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去教授他人,教会了别人,才说明自己内化吸收了。
得到联合创始人脱不花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却非常成功地活跃在得到平台。她秉持深度学习的态度,向各个领域大咖取经,每当老师讲到艰深的内容,她总是快速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让在场的同学都能听懂。她主讲的课程《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里提出“十岁假设法”,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假设要讲给一个十岁的小孩听,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让十岁的小孩都能听懂,这样才算掌握了知识的精髓本质。
2018年5月,周岭在他的公众号正式开通问答专栏,帮助大家解答现实中的困惑,从原来的写作输出,转变到以教为学的实践,虽然这个过程消耗了很多心力,但也让他在短期内大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影响力。
可见,内化每个与我关联的新知,输出以教为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导向成功的优势技能。
都说人与人的差距在于认知,而平庸与成功的差距则在于深度学习。
平庸的人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成功的人敢于向舒适区边缘努力;
平庸的人沉溺于浅尝辄止视听,成功的人善于寻找触动关联反思;
平庸的人沉溺于自顾自唱自说,成功的人乐于践行传授成人达己;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