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彻底戒掉游戏瘾\零食瘾

心性教育即是自我认知的教育。自我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以及如何以自我的认知方式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宇宙观。心性教育解决人与自我关系的认知与证悟。

教育是自性的开发与变革的过程,也就是将人类自性中潜具的功能开发为显具的功能,于开发中,建立对人生与宇宙的正确的观念,和观察认知的方法。心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对自性的证悟。

从心性教育角度,如何教养孩子才能解决游戏瘾、零食瘾呢?



第一种  习惯教育调养方法 ——如失败,知行不合一

根据习惯原理,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养成习惯需要 21 天这个说法源自美国整容医生麦克斯威尔·马尔茨(Maxwell Maltz)写的一本书《心理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书里面写到,马尔茨通过观察发现,整容后的人需要 21 天来适应他们的新面貌,而截肢病人出现的 “幻肢” 体验往往也是需要 21 天才能消退。书里面记录的例子记录了习惯养成的某种变化,而养成一个习惯并非易事。

根据习惯原理,可以借力情景体验模式,为孩子创造理想国,隔离一切坏习惯的环境,包括吃零食,打游戏,看价值观不正的视频等等,在纯净的国度里,引导孩子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成长、爱运动的生活习惯,经过几年的熏陶,待孩子心性成熟后,已经明事理,具有明辨是非能力,再次回归社会大染缸的环境,孩子便可以选择那些与自己良好习惯同频的一群人为伴,从而实现了“近朱者赤”,远离“近墨者黑”的成长结果。

但这种方法的教育风险在于,教育成本高,时间成本高,维护这个理想国环境周期长,一旦孩子尚未心智成熟,进入社会环境,会造成多种价值观冲突,过于理想化的教育环境,突然闯进多元化社会,孩子会突然失控,内在冲突矛盾加剧,会造成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爆发。

这种教育模式,还会造成一种假象,孩子不喜欢零食,不玩游戏,家长会沉迷中这种假象中;但内心对欲望的渴望日渐加剧,一旦机会出现,这些欲望会疯狂的吞噬一个人的理智。

第二种  心性教育调养方案——如成功,知心合一

以心性教育为主,从情景体验入手,抓住教机引导孩子们看见真实的多元化社会,包括规则意识、欲望体验、自我保护意识、利他意识、金钱意识等等,在真实的学堂环境中,体验真实多元化的环境,给孩子创造环境体验零食、游戏、漂亮的衣服等等物质欲望,体验嫉妒、怨恨、爱等等情感欲望,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真实的情感,老师在孩子最脆弱最无助最失败的时候,给与正确的引导,将孩子的心性一点点训练出来,成功-失败,失败-成功,反复训练后,心性渐渐提升,心力异于常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充满智慧,应对社会中各种问题迎刃有余。

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时间,如果资质稍差的孩子,就需要至少6-12个月的心性调整,如果资质好的孩子,3-6个月便可以真正体验完零食、游戏的欲望,从而放下对欲望的渴望。

“心性教育调养方案”实施难点

1 、对孩子的陪伴者(导师、家长)要求非常高,需要具有极其强大的觉察力,觉知力,看懂孩子的需求,在恰当的时机,给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输入,自然而然完成教育,同时要求孩子做到之前,陪伴者必须到达此境界,要想问上山路,需问下山人,便是这个道理。

2、 陪伴者(导师、家长)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随着孩子的心性成长,方法的力度要随之变化,就像中医用药,要不断增减药量,最终完成孩子欲望的终结。

3 、如果陪伴者(导师、家长)境界不够,不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过程,很可能会发生纵容欲望过度发展成瘾,又或者控制欲望过度发展成匮乏,无论成瘾还是匮乏,最后都是瘾,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4 、陪伴者需要极其强大的耐心与爱,必须做到无条件的爱孩子,无条件的许可孩子做自己。

家馆案例分享

家馆12个孩子参与欲望体验课-游戏课,早上6点开始进入游戏世界,晚上6点,陆续有孩子表达想退出游戏体验课,再也不想打了。老师看时机成熟,分别进行采访:

A孩子:我刚开始打游戏的时候,感觉太开心了,但到晚上,我退出游戏那一刻,就感觉什么都没有了,说不出来,但不舒服,可以说是空虚,每次短暂开心后都是这种突然没了的感觉,我有点不想玩了,没意思。

B 孩子:老师,我也是,就是我刚开始玩,也是开心,但每次退出就是那种“没了”那种感觉。然后我就想再次进入那个短暂的快乐。

C孩子:老师,我被很多人欺负,一玩游戏,我就使劲的报复那些欺负我的人。

价值观引导与植入

在游戏课结束后,孩子们分别表达了他们对游戏痴迷的情感动机,老师借机会引导孩子们:

玩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自己

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游戏的奴隶。

孩子们每次都带着觉知进入游戏,提醒自己,“做主人,我是你的主人,想不想玩取决于我,而不是游戏来主导。”

植入正确价值观后,再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要打游戏?为什么爱吃零食,尽管知道不健康,对眼睛不好?”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便可以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发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掌握如何面对各种欲望诱惑的方法,从内在成长到行为成长,完成知行合一的教育。

心性到此境界,降服欲望,成为欲望的主人,学习力、思考力、内驱力同时都被再次训练,随着不断运用,孩子们会熟练应用自己的心来做事情,带着心学习、做事就真正做到了“用心做事,用心学习”。



#免费公开课#

帮孩子彻底戒掉游戏瘾零食瘾...+ 儿童潜意识绘画解读

有些孩子痴迷打游戏而无心学习影响成绩,有些孩子对零食不能自拔影响身体健康,作为家长,强迫不管用,说教没效果,着急上火苦不堪言!格格老师成功地从心性上引导孩子做欲望的主人,彻底摆脱游戏瘾/零食瘾等欲望的控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成功案例和独家方法公开,线上集中答疑,有此困惑的家长可以免费进群学习了!方式查看个人简介资料。

名词解释:自性开发

自性开敷现象的描述与计算机从信息开敷图像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人于醒时使用外读取格式,人于睡眠使用内读取格式;外读取可控显具,内读取不加训练不可控,时隐时现;西方科学为前六识见分相分的开发与运用,于大科学家和艺术家自内见相二分(初禅)有所开发与运用,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以及中国禅学是后四识与五智的八分位开发与运用;每一识都有无量层次,依此开出与读取的世界就有无量层次,人类和众生于先天和后天的作用,只能在既定的开发层次上被锁定,就如我们只会计算机的文字读取与开敷格式,我们就只能读文字,电影、音乐我们就读不出来一样;心性教育就是将潜具的自性功能一一打开,成为显具,使显具的功能的层次打开,呈现无量多重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孩子彻底戒掉游戏瘾\零食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