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会的公考常识(十三)》

春节:

1.时间及古称:

(1)农历正月初一,按照日常生活看,春节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初八/二十三开始,直至农历正月十五结束,但做题要按照“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时间点选择。

(2)古称:元日、元旦。元日在很多古诗词都会提到,需要掌握;元旦在古今有区别,

古代古人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在辛亥革命后才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若是古诗当中出现,要知道是春节。

2.起源:“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农业。之前立法规定,将农历十月定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直至西汉时期汉武帝颁布历法《太初历》,将农历正月定为一年中的开始。

3.文化意蕴:最大的意蕴在于团聚,比如春运,忙碌一年的人踏上归途,和家人团聚,这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祭灶、贴春联、除夕守岁等习俗也体现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常考相关诗词句(重点、标星):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元日”是春节的古称。若是不了解诗作古称从“爆竹”“桃符”也可以看出是描写春节。

②“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习俗,喝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可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2)陆游《己酉元旦》,“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元旦”也指的是春秋,关键词“桃符”,和春季有关。

ps:你可以关注我一下,我发了很多对于公考的文章,你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蘑菇屋公考,还可以进我建的微信群,都是志同道合的公考小伙伴一起学习,相互监督,一起上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听就会的公考常识(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