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共情力》-读后感

      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 丹尼尔·戈尔曼

      最近两年“情商”这个词很火,总是能听到某某情商很高,谁谁情商很低。生活中我们都想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高情商的人代表着人际关系好、受欢迎。想要做到一个高情商的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情商的核心—共情。

    什么是共情?我对于共情的理解就是理解他人的感受,理解并接纳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的作出回应的能力。理解起来感觉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原来并不容易。我记得我的父母以前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太自我了,太自我为中心了”。一直以来我都想不通我到底哪里太自我了?又怎么自我为中心了?照顾自己的情绪有问题么?首先想到自己有问题么?一直以来我也想要做到共情他人,可是感觉怎么都做不到,在跟人聊天的时候总是会把天聊死。我感觉自己有认真的听人说,但实际不然。那么到底怎么才算是认真的倾听?抱着这些的想法我翻开了《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它很好的告诉了我,到底什么是共情,如何才能做到共情,做到了共情会的到什么。可是看完之后感觉道理我都懂可是为什么做不到?带着这个疑问我又翻开了《共情力》这本书。最后结合这两本书的内容我明白了我为什么做不到共情以及共情有哪些力量。

    我为什么做不到共情?

    压力,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有压力。明面上的压力,隐形的压力。生活中种种的压力让我们倍感疲惫、焦虑和恐惧。压力不仅影响着家庭关系、情感关系、人际关系,压力还会导致严重的身体疾病,还会增大死亡率。当我们的生活处在压力中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得焦虑,而焦虑没有办法让人安静下来,或者说没有办法让人的内心平静下来。这种焦虑会恶性循环,压力产生焦虑,而焦虑加大压力。慢慢的我们的注意力便只在自己身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感受他人。那么压力是如何形成的?

  认知扭曲、消极的自我、认知偏见都可以导致压力的形成。

  认知扭曲

  心理学家阿伦.贝克认为:认知扭曲是一种思维的错误,它造成了人类处理信息过程的困难,最终导致了心理障碍。

  去年有一句话很流行“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不能控制,何以控制自己的人生“。记得当时我对于这句话非常认可,认为如果连一件简单的控制体重都做不到,又谈什么人生,谈什么梦想。我记得当时我把这句话贴在墙上努力的去减肥,可是当体重达不到预期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打击以及压力。慢慢的开始否定自己,不在认可自己,感觉这辈子我就这样了,越来越自卑。然后恶性循环,体重反弹的更加严重。后来读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突然发现其实我又何必在意我的体重呢?它能代表什么?它什么都不代表。从此我学会了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自己的朋友。比起努力减肥,反而越来越自卑的我。我更喜欢现在的我,对于体重顺其自然,健康饮食,自信乐观的我。一句简单的话,造成了我一种错误的思维,认知的扭曲让我吃尽了苦头。

    消极的自我

    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有很多,但因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错误的东西上面,反而接触不到那些正确的东西。——释一行《一生平安》

    当我们静下来听听大脑中的声音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总是给我们很多无用的消极的声音。那些消极的声音就像录音带一样每天都在重复着,引起我们的应激反应。让我们处于“战备”状态,从而增加了压力。如何与消极的自我对话呢?当我们意识到,其实我们只是把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内化成自己的观点时,就会有助于停止责备自己。至于那些大脑中总是消极的声音,我最近一直在用解离的方式去应对,有了一定的成效。(解离,接纳承诺疗法《幸福的陷阱》)也可以试着用真相去替代这些话,就好比我的大脑总是跟我说”我太胖了“,然后我会告诉自己”我是有些胖,但是我还是很可爱的,并且最近我在努力保持体重,还有了一定的成效“。最后可以用共情的方式去看清楚原因,减少批评性的自我对话。

    认知偏见

    “标签化”常常会产生认知偏差。当我们给人贴上标签的时候,往往便看不到真相,看到的只有标签上的内容。最近美国发生黑人死亡事件,起因是歧视。歧视会让产生压力和消极情绪,而被歧视的人会产生不安全感或者愤怒,导致矛盾的激化。

      我们都是带着某种偏见而长大成人的。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责任,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根据其他人和自己的不确定信息所写成的。

    不说远的,就现在而言有多少女生觉得“瘦就是美”,为了减肥连健康都可以不在乎。这难道不是一种认知偏差么?

    当知道了压力的来源,便试着用共情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压力减少时,焦虑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就可以静下来,认真的去感受他人。用共情的力量去感受他人的时候,会减少自身的压力,进而会发生良性循环。如果想要好好对待自己和他人,那么必须得诚实做自己。如果我们每一天都保持着我们真实的自我并根据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来生活,我们将会提高我们的幸福程度和自尊,同事显著地降低我们的压力。

    缓解消除了自身的压力,接下来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勇敢的对他人打开自己,放弃我们的观点进入他人的世界,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如何做到共情式倾听?

    我记得在看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句话“谦逊是共情最重要的基础”。如何践行谦逊?把他人的需要至于你之上。当时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人的需要会让我感到不舒服,这种情况下是否要优先满足他人的需求?如果是,那么自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比如:压抑,不开心。如果不是,那么是不是代表着我没有办法共情或者说我做不到共情?带着这个问题我细细读了这一章。最后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自己我察觉会让人谦逊“。 谦逊的重点就是在于自我察觉、自我认知。我试着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接受对方的需求至于我之上?我的不舒服是指什么?我的压抑又是什么?当我开始写下问题时候,答案就很自然的跟着出来了。我的不舒服是一种压制的愤怒,那么愤怒又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对方的需求优先,这代表这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需要延迟满足,这会让我会觉得是我不够好。”我不够好“这个想法会使我出现伤心、失望等情绪。然后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不够好“只是我的一种偏见,这种篇见带来了一些让人不是很舒服的情绪。当我明白把他人的需要至于我之上,不等于我不够好时,便更容易做到优先满足他人的需要。我不是没有办法共情或者做不到共情而是让偏见盖住了双眼。当我们越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就越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在共情的道路上总有一股力量在阻碍着我。有些时候对于身边的人某些行动,我总是有一种”我不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做“或者”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没有办法接纳“。我反复的问着自己,我为什么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我无法理解的到底是什么?因为没有共同的经历所以我无法理解,因为我不是对方所以我无法理解。这些都是答案又都不是,我做不到理解是因为我做不到宽容。宽容,意味着我能明白别人的生活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学会宽容意味着,遵守自己的原则,并且尊重对方独特的经历于边界。

    这是个很糟糕却无法改变的规律:一个人如果没有忽视自己的人性的话,就不会去否认他人的人性。一个人在被他攻击的人的脸上也能看到他自己。——詹姆斯·鲍德温

    以前我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对我充满了敌意,这个世界讨厌我所以我也讨厌它。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并不是这个这个世界对我充满了敌意,是我对自己充满了敌意,无法接纳自己。我以为我在和这个讨厌我的世界做着斗争,其实我是在和自己”战斗“着。我可能没有那么好,没有那么聪明漂亮,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萨索夫的莱布拉比说”没有人能像内心受伤的人那般完整“。我们只有在接受自己是不完整的这个事实之后才能变得完整,当承认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不在与自己抗争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我其实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战斗“。当我们学会了接纳曾经真实的全部的自己,就会学会接纳他人。

    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总是有人说我自我为中心;为什么跟人聊天总是把天聊死;到底什么是共情式倾听。那么你知道了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情的力量》《共情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