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学习陈老师的出书历程

2021-12-11

今天是第三天研修班线上课程,群里有小伙伴说今天的直播效果非常好,我恰好上完自己教室的第一节课,有时间准备一下自己的心情,做好笔记。

不得不说,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还是没有到位,宣传海报中的第三天具体内容自己不清楚,就好像上课前学生不确定今天老师要讲什么内容的那种茫然,虽然期待就是不知道会有什么惊喜。

首先是学习委员总结昨天的作业情况,这两天的对比学员们交作业的时间提前了,积极性高了,这些都是在鼓励大家,而且还给交作业的同学奖励,我内心都有收到鼓励,那么在现场的老师们感受绝对不一般。

陈老师的分享

我听完陈志红老师的15分钟演讲就暂停下来,要完成三千字的感想,虽然非常清楚接下来老师的内容也会很好,自己一定会受益。就是想要现在输出我当下的感受。至于错过的前两天关键的内容和接下来的活动,争取一项项补上。

陈老师的声音好听,主要是语速让我感觉出来她本人的真诚,想来在她的课堂上听出享受的感觉,自觉回味一下课堂中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调料和内容,有时候的语速和声音的抑扬顿挫处理,有些咄咄逼人,时常因为没有学生们没有完成作业就等不及了,要先进行讲评。当然完成全部过程的同学我们的共同语言就多一些,因为都经历了一些运算的过程,有时候是因为化简的技巧曾经留下印象,像是走路遇见一个不平的沟沟坎坎儿一样都有共同的体验,所以我们的步调儿能保持一致。讲这些习题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醒还没有做到这些题目的同学,前面有路障需要提防,有水坑的地方要跳过去,就是运算范围的时候需要注意基本不等式的使用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不能保证,所以根据题目中自变量的范围确定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记得写完之后提醒一下其他的同行的人。

陈老师沟通的语气

我们经常在说,沟通的效果30%是说话的内容,其余的大部分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以何种方式进行的沟通,陈老师娓娓道来,提到自己出书的过程,就像是梦幻般的经历,因为自己的一节课到一本书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最后的期待中,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陈老师就是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跟着自己的节奏前进,引领听者的思想。比如对大家好奇的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能直接到一本书的经历,可以到最后给出一篇三千字的作业。

陈老师的课堂

陈老师提到她的公开课是从颜色作为切入点的。和别的老师有不一样的视角,描述到每一件物品时候都注意观察特点和独特的颜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确实新颖有自己的风格。

听到学校的公开课的推门课形式时候,我听出来其实两周前是听过陈老师的线上分享的,更觉声音的亲切。线上课程中分享了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指导学生写作文的点点滴滴,都是从细微的观察入手,体校学生从写不出文字到指导同学们作文获奖,勇敢迈出的第一步尝试都特别关键。我特别能理解作文写不出来而且为凑字数咬笔杆儿的感受,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为写作文犯难的,从迈入学校第一天开始到初中毕业,唯一的一本课外阅读书就是小学三年级时候我爸为了丰富我写作文的内涵给我买的作文入门,书名我自己已经记不清楚了,印象深刻的是我是在月光下坐在麦秸杆儿垛旁边读的那本书。

庆幸自己在同步学习

确实感受出来不同的参与程度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己是抱着相信的态度,学习的想法听的,所以陈老师说了三千字的感悟,我就有要表达出来的愿望。

另一种感受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直播课和录播课的不同体验就是我今天体会到的,有时候录播课是间隔一些时间,生命的现场参与感受不同步,会觉得一个人的前进是有相对宽松的要求,总觉得以后还会有机会的,拖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自由的散漫的氛围。而和各位老师同步在同频思考,心灵上的感应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所以以后做每一件事儿都专注投入,毕竟自己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自己以前有过学习网课的经历,感觉自己在有过参与的愿望,有灵光飘过的想法有时候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时间的流沙就冲刷掉了这份记忆。和读书的一些习惯一样痕迹都不曾留下,只是别人一句话,我紧跟着是一个“WA”的语气词一般。

尤其是想到话剧或者是新出的电影,有人选择在院线观看,容易在气氛中有共鸣,有时候是现场的特效看出来;有人选择了选择个人化的屏幕欣赏,更多的是个人感受。当然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现场学习力

我的切身体会是,昨天晚上在报告厅学习杨老师给同学们讲导数时候就格外投入,他提到的技巧解决一部分看起来复杂的题目时候的小转换都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想要吸收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实偶尔还有几次看时间的开小差,三个小时的讲座中间自己投入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这个积极的体验给了我很大的能量。

而且还有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初衷一定是启迪智慧,能点拨到需要沟通的心灵。看到每一位同学的内心,观察出来有时候因为题目的难度面部的表情,需要再次分析,停顿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这两天特别注意到M坐在最后一排,我们的眼神有过多次交流,我意识到她对我说的内容是信任的,这一份沟通我特别感动。

有时候会观察到眼神的恍惚,也许是因为对当前的知识点陌生,也许是别的事情牵绊了情绪都是有这些可能的,有时候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回到状态中来。昨天中午一L同学来找我沟通提到了自己就适合学习网课,有学习网课的经验,喜欢按照自己的进程来进行,我对这份坦诚感动,感受我们彼此的尊重和不打扰。

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给同学们再次梳理几条昨天晚上收获的内容,关键词提醒到位,结合重要内容的使用范围哪些类型可以直接应用。加深我们对一些专业名词的理解,分享出来也算是有自己的感悟,有思考才能有提升。结合学习叶澜老师提到的现场学习力,把这些学到的老师的提法用在课堂上。

陈老师的书

陈老师提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老师刚开始写的时候都是有顾虑的,比如自己的书会不会有人看?写的内容是不是够好,都有不自信的一些瞬间。因为千方百计想要做成,就会想各种成事的办法,所以一定可以的。

陈老师多次提到张老师的鼓励方式,温暖中总是有一股能让人向上突破的力量。还提到总不能让老师把自己删除了吧。

张老师的点评

张老师点评的第一句话都有打动我,提到了陈老师出书的速度比预期要高,也是因为有鼓励,前进的路上离不开自己的积极探索,坚持做好一件事,专注投入到当前做的事情中,我们尊重的名师也会为勤奋前进的人帮忙的。

张文质老师的点评中提到了陈老师的纯粹,就是特别专注。这一点我非常佩服,经常见鼓励的话语中提到,能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可以做到专业。陈老师的专业是语文,专注于自己的课堂,根据自己的特点挖掘课堂中的点点滴滴,只管优秀自己,后来就会有心愿中的名师为她作序,课堂点评。

不得不承认,字数对我这个当下的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个现在还不能超越的数字。也是接下来需要丰富的讲故事的能力,明显可见的愿望强烈,执行力踏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步学习陈老师的出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