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第三十三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关键概念

  •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 萧条:严重的衰退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 总需求模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 自然产出水平: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水平
  • 滞胀: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内容提要

  1. 所有社会都经历过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经济波动。这些波动是无规律的,而且大体上是不可预测的。当衰退真的发生时,真实GDP以及有关收入、支出与生产的其他衡量指标都下降,而失业增加
  2. 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这类名义变量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类真实变量这一假设的基础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假设在长期中是正确的,但在短期中并不正确。经济学家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短期经济波动。根据这个模型,物品与服务的产量和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
  3. 总需求曲线由于三个原因想右下方倾斜。第一是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真实价值,这刺激了消费支出。第二是利率效应: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需要的货币量,随着家庭试图把货币转变为有利息的资产,利率下降了,这刺激了投资支出。第三是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外汇市场上的美元贬值,这刺激了净出口。
  4.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种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增加总需求。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种减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减少总需求。
  5.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长期中,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经济中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但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
  6. 本章提出了三种理论用以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根据黏性工资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暂时增加了真实工资,这使企业减少就业和生产。根据黏性价格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暂时升高,这就降低了他们的销售量,并使他们削减生产。根据错觉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供给者错误的相信,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使他们减少生产。所有这三种理论都意味着,当实际物价水平与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背离时,产量就会与自然水平背离。
  7. 改变经济生产能力的事件,例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或技术的变动,都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而且也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此外,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还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
  8. 经济波动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总需求的移动。例如,在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中产量和物价就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工资、物价和感觉进行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并使经济在一个新的较低的物价水平时回到其自然产出水平。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9. 经济波动的第二个可能原因是总供给的移动。当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时,效应是产量减少和物价上升——这种结合被称为滞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工资、物价和感觉进行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使物价水平回到其原来的水平。那些能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对产量的不利影响,但是只能以家具通货膨胀为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曼昆经济学第三十三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